在韓國最新興起的綠色經濟示范地濟州島,一個“零碳島”驅動經濟增長的宏偉計劃正在施行。對正處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中國來說,韓國對環境與經濟的平衡術值得借鑒。
在“2015世界知識論壇˙中韓企業家高峰論壇”即將召開之際,記者來到韓國,深入了解韓國的綠色經濟發展之路,探訪韓國新能源“高地”濟州島,采訪韓國當地專家學者,試圖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鏡鑒。
濟州國際大學教授金義根告訴記者:“我們的發展思路是,堅決不要第二產業。環境資源是濟州島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因為發展工業而破壞了環境,從長遠看得不償失。”按照濟州政府的規劃,當地將分三個階段將濟州島打造成為“零碳島”,成為全球環保發展的模型,甚至成為韓國“未來的增長引擎”。
風電場成濟州風景線
在濟州人梁明姬的眼中,自己的家鄉濟州是最美麗的地方,因此她除了偶爾出差去首爾外,很少離開濟州,她告訴記者,“這里是全韓國最干凈的地方,空氣、水都是純凈的。”
亞洲風能協會秘書長機構、濟州國立大學電力工程部教授金鎬民介紹,濟州島是多風地帶,每年能產生風力天數多達120天以上,因此濟州島成為韓國新能源的 “主戰場”。4月中旬記者驅車來到距離濟州市大約20~30公里的海岸線,大大小小的風車扎根在這里,連同連排的各類韓式咖啡館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金鎬民位于濟州國際大學的辦公室內,擺放著一張濟州風能發電的布局圖,上面密密麻麻地用三種不同的顏色標注著風力發電試驗區,總共22個試驗區:陸地上已經投產的發電試驗地區總共有12個,一年的發電量是153.31MW;陸地上正在推進7個試驗區,預計一年的發電量在143MW,海上正在推進的有3 個發電試驗區,總計一年的生產量是398MW。
這些試驗區只是濟州島“零碳島”夢想的第一步。記者了解到,2012年6月,濟州特別自治道與韓國中央政府共同公布了最新計劃—“2030年濟州零碳島”,旨在到2030年通過可再生能源實現無碳化及可持續發展。
據金鎬民介紹,方案安排分三個階段將濟州島打造成為“零碳島”。第一階段,到2013年,構建“零碳島”示范模型,“現在初步完成了第一階段。”;按照第二階段的計劃,到2020年,利用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構建“零碳島”基礎設施,智能電網部門計劃濟州島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68%;第三階段,到 2030年,濟州島將采用陸上及海上風電、太陽能及儲能系統來替代所有的化石能源,濟州政府發展風電的最終目標是2.35GW,其中包括350MW的陸上風電和2GW海上風電。濟州島超過120%的電力將通過可再生能源提供,成為真正的“零碳島”。
兩成電力消費來自新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政府進行了反思,決定加大韓國的開放和自由化程度,由于擔心開放政策影響經濟,韓國政府選擇了經濟總量規模很小且遠離本土的濟州島,作為改革的試點地區。
2006年7月1日,韓國濟州道正式升格為濟州特別自治道。特別自治道成立后,在政治、經濟等多方面開展改革試點,包括進行外匯金融的開放實驗,尤其是在法律方面進行大膽嘗試,頒布了一些“特別法”,其中亦包括綠色環保方面的法律。
根據濟州特別自治道能源工業部的介紹,海上風電的發展與“零碳島”計劃一樣,也是分階段進行的。到2019年為第一階段,實現替代50%化石能源的目標,其中包括2011年到2016年由韓國電力公社與韓國南部開發株式會社共同擔當的300MW風電場建設與試驗,以及2014年到2019年700MW 海上風電場建設,實現風電本地化,并為向濟州島外的地區輸送多余電力打下基礎;第二階段到2030年,有針對性地發展儲能技術,實現“零碳”目標,使其成為未來發展的引擎。
“濟州島的人口63萬,一年平均消耗電力是500MW,超過兩成的消費量已經來自于新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金鎬民對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辦公室都是太陽能發電,濟州國際大學一半的電也來源于太陽能。
太陽能也是濟州島又一大可利用的再生能源,韓國還陸續制定專項計劃,如“10萬戶太陽能屋頂計劃”——目前濟州島太陽能試驗區內有大概1.2萬個用戶屋頂已經安裝了光伏發電系統,同時正在使用太陽能發電,目前太陽能發電量在50MW左右。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618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