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交流輸電技術
柔性交流輸電技術(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是將電力電子技術、微處理機技術和控制技術等高新技術集中應用于高壓輸變電系統,以提高輸配電系統可靠性、可控性、運行性能和電能質量并獲取大量節電效益的一種新型綜合技術。
柔性交流輸電系統的概念是由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N. G. Hingorani博士于1988年首先提出的,在此以前出現的靜止無功補償設備(static var compensator, SVC)也屬于此范籌。1997年IEEE PES冬季會議上正式對FACTS做了定義。從早期出現的SVC開始,FACTS技術的發展經歷了20多年。按其性能和功能的不同可劃分為以下三代,而是否含有常規電力器件(電容器和電抗器,抽頭,抽頭變壓器等)可以說是FACTS技術發展的分界線。
a) 第一代FACTS技術
從20多年前就出現的SVC開始,主要由晶閘管開關快速控制的電容器和電抗器組成的裝置,以提供動態電壓支持,其技術基礎是常規晶閘管整流器 (semiconductor controlled rectifier,SCR),后來出現的第一代FACTS裝置是晶閘管控制的串聯電容器(thyristor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它利用SCR控制串接在輸電線路中的電容器組來控制線路阻抗,從而提高輸送能力。
b) 第二代FACTS 技術
這一代裝置同樣具有支持電壓和控制功率等功能,但在外部回路中不需要加設大型的電力設備(指電容器和電抗器組或移相變壓器等)。這些新裝置如靜止無功發生器 (static compensator,STATCOM)和串聯補償器(solidstate series compensator, SSSC)設備采用了門極可關斷設備(gate turn off thristor, GTO;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等一類全控型器件,起電子回路模擬出電容器和電抗器組的作用, 裝置造價大大降低,性能卻明顯提高。
c) 第三代FACTS 技術
將兩臺或多臺控制器復合成一組FACTS裝置,并使其具有一個共同的、統一的控制系統。如將一臺STATCOM和一臺SSSC復合而成的綜合潮流控制器 (unified power flowcontroller,UPFC),它可以控制線路阻抗,電壓或功角的方法同時控制輸電線路的有功和無功潮流。調節雙回路潮流的線間潮流控制器 (interphase power flow controller, IFPC)和可控移相器(thyristorcontrolled phase angle regulator, TCPR)都屬于復合控制器。
早期受電力電子設備發展的限制,使FACTS技術在經濟上和運行可靠性方面優勢不明顯。隨著大功率高電壓電力電子技術、微處理機技術和控制技術在近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和日益成熟穩定,FACTS技術可靠性有了大大的提高,造價也不斷降低,使直接對高電壓大功率的輸電系統進行可靠和快速控制已成為可能,而與電力電子元器件配套的驅動回路、保護和冷卻等輔助技術也日趨完善,使FACTS技術逐步進入了實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