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電源的發展趨勢及成功之路
2005/11/21 15:30:35 電源在線網
展望21世紀,人們即將跨入一個嶄新的信息傳遞、交換及指令的社會,工作、生活方式及至娛樂處于巨大的變革之中。通訊成為人與人交往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訊的多樣化朝著快速、逼真、節省資源的方向發展。作為硬件環境,個人電腦和服務器將成為通訊網絡必備的基本設施,2000年開關電源市場的熱點在哪里?仍然在通訊設備,網絡建設及計算機領域。產品走勢日趨模塊化、標準化,并以積木式結構組成分布式供電系統(POWER BUILDING BLOCKS &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電源供應商將逐步走向產業化、專門化、朝壟斷趨勢發展。如何生存,并獲取成功,是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在這里,我們將與大家共同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電源市場發展的焦點。
2.電源技術發展的趨勢。
3.成功之路。
一.電源市場發展的焦點
2000年,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將成為經濟增長的焦點。INTERET網絡的開發與建設、移動通訊的突起、多媒體,有線電視網的繼續發展,都以計算機為基礎。市場關注的焦點,仍然在通訊及計算機產業。
國內個人電腦市場增長快得驚人,幾乎每年翻一翻。服務器、工作站每年需求也有20%的增長,但目前大多數以引進為主。民主產業如聯想、方正、浪潮、海爾、長城等雖然在個人電腦市場已有長足的增長,但電源作為配套器件仍以引進為主。而服務器、工作站也是從低端剛剛走向市場,預計從2000年起的增長如下表:
年
服務器/工作站用電源總產值(USD)
低端300W~400W
中端375W~660W 高端700W~800W
臺數/增長率/總價值
臺數/增長率/總價值
臺數/增長率/總價值
2000 8.6M
50K/20%/3.5M 30K/15%/3.6M 10K/10%/1.5M
2001 10M
60K/20%/4.2M 34.5K15%/4.1M 11K/15%1.7M
2002 12M
72K/20%/5.0M 41.4K/15%/5.0M 13K/15%/2.0M
注:平均以USD0.2/W計算。
計算機產業的迅速發展,主要依賴于半導體制造商,如INTEL我們看到處理器、I/O及存貯器的走勢為:
-供電電壓變得愈來愈低
-產品生命周期變得愈來愈短
-時鐘頻率越愈來愈高
-體積要求愈來愈小,功率要求愈來愈大
以服務器及工作站而言,我們把它分為高端、中端、低端服務器,電源容量分別為700~800W,375W~660W及300W~400W。它們以N+1并聯方式構成分布式系統電源。對單體模塊的要求集中在效率、功率密度、結構、EMC及安全驗證幾方面。發展日趨標準化、模塊化和智能化。
移動通訊領域發展勢頭很猛,民族工業如華為、中興、大唐、金鵬等正在加緊研制開發、定型,并將打破NOKIA、MOTOROLA及ERICSSON市場壟斷的局面。到2002年市場將從5%增到25%。網絡建設將保持40%的年增長率。傳輸、交換特別對于鐵路干線的建設,及長話、農話的建設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
這些通訊設備對基礎電源的要求及分配如下表(以2000年為例)
容量 100~200A 40A~50A 20A~30A 10A
單體需求量 80K 150K 150K 100K
單體平均值 USD1700 USD650 USD320 USD200
總值 USD0.13B USD0.1B USD0.05B USD0.02B
客戶對供應商的要求已變成一個綜合優化指標,即不但在價格上,更重要的還在于質量、壽命、交貨期及售后服務提出更高要求;A通訊電源及系統仍然會維持20%的增長。但競爭激烈,客戶在比價格、比性能、比質量、比組架的靈活性及智能性。
第二代的智能化功率模塊,含高效PFC(效率高達97%)高可靠的拓樸結構DC/DC變換器,并由微處理器控制均流、保護、信號監控等,屬高性能模塊,將取代現有的非成熟、非標準化的產品。該智能模塊的結構以N個10A、20A或40A的單體靈活組成客戶所需的系統。如48V/50A,則可由5個10A構成,而48V40A則可以由4個10A或2個20A,或單體40A,結構分別為1UX4U,2UX4U和3UX4U。大容量模塊如48V/100A,48V/200A并不作為主導產品去發展。
而DC/DC高效、高密度、高性能的模塊則以開放式及密封式二種形式并存。開放式發展主要為50W以下,如10W、20W、30W、40W等。輸出電壓則以5V、3.3V、2.8V、2.0V、1.5V……低壓輸出為主導。5V效率高達91%,輸入電壓為4:1范圍。而工作環境溫度可在-40%~+70℃之間工作而無功率下降,并無需加散熱器。
密封式則以國際工業標準結構,半磚或磚式。50W、75W、100W及150W為半磚式結構,200W、250W、300W及400W為磚式結構。輸出腳位力求與標準電源供應商產品兼容和可替代性。
這些模塊都以構成分布式供電系統為主導設計思想,利于通訊,網絡及控制設備的使用。
中小輸出功率的AC/DC變換器(25W~200W),以低價格、高性能、多種輸出組合,利于設計者靈活選擇。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則是路由器上使用的5V/3.3V及其它輸出電壓的組合,是網絡設計者最佳選擇,如:NLP25W~NLP150W系列。
低電壓輸入,低電壓輸出的SIP系列產品,以單列直插式,單層變換器為用戶提供低電轉換功率,適用于計算機網絡、服務器等應用。
另一類低功率TOP SWITCHING高效率非隔離功率IC變換器,則以低成本、高效率、小體積的優勢占據市場。
二、電源技術發展的趨勢
電源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的技術平臺(TECHNICAL PLATFORM)包括拓撲結構,標準IC及器件的選取,傳統及成熟設計技術的再應用,EMC及國際安全標準的考慮,CAD/CAM計算機仿真及制造平臺、自動在線測試及功能測試,制作工程及工藝等一系列規范化、生產化及主產品定制化的考慮(MASS CUSTOMIZATION)。
以實現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TIME TO MARKET),低成本(COST REDUCTION),高可靠性,高質量的產業化生產。一個產品的出籠,除了根據客戶的要求考慮拓撲結構外,更重要的是考慮量產化的可行性。先進的制作工藝和質量控制技術平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從自動排料、自動插件至組合制作工藝、表面裝貼與插接件組合焊接工藝、在線測試、功能測試及老化性能測試等一整套全面質量控制技術等,屬于系統工程,每一環節包含著產品的技術含量,不能僅把重點放在追求先進的拓撲結構而不計成本。性能、成本、質量和全面的優化設計及產量化才是企業追求的目標。
在拓撲結構方面,單元化、模塊化,并以BUILDING BLOCK的方式去組合。零電壓/零電流軟開關技術及同步整流技術,已成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而磁性材料的先進設計工藝,如平面變電壓器技術已是產品追求發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日趨成熟標準IC控制芯片及標準的阻容器件,保護器件等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又一技術平臺,不可忽視。先進的封裝技術,合理的結構設計和輸出兼容性可增加客戶應用產品的信心。
根據客戶的需求,低壓大電流模塊如3.3V、2.5V、1.8V等30A、50A、60A的模塊將給設計者帶來又一難題,如何降低損耗、提高效率、提高熱交換率并實現N+1 REDUNDANAY熱插撥,以利組合成分布式供電系統是當前市場發展的方向。
總之,產品標準化、模塊化、產量化是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保證質量唯一發展的趨勢。
三、成功之路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使企業成功發展并保持逐年增長是每個公司思考的問題。
許多成功的大公司的IBM、MOTOROLA、DELL、COMPAQ、CISCO、Lucent、Nofel……已不再放資源于周邊產業,如電源供應器。
他們旨在尋求電源專門供應商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這種策略有利于集中優勢資源去發展自己的專業產品。反過來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電源工業的產業化、專門化及標準化。并日趨形成大公司壟斷趨勢,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顯得愈加艱難。
企業之間的收購、兼并及重組,目的都是尋求優勢互補,爭奪市場份額以獲取最大的利潤。諸競爭對手追求的宗旨幾乎相同—“客戶至尊”,發展策略幾乎一致—竭力“降低成本,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對新產品、新市場方向的投資力求把風險降到最低。
誰是成功者,如何做?
1.面對市場的挑戰,不斷改變,革新公司的組織結構猶為重要。
以我公司為例,成立(STRATEGIC PROCUREMENT GROUP)策略性采購小組,獲取并分析全球供應商元器件價格,以選擇質量優、價格低、供貨及時的供應商。以保證降低成本,生產計劃穩步進行,是一種策略性的措施。
面對新產品、新市場的開發,組織PACE (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 TEAM,從新產品市場定向到產品順利進入投產階段,由各部門專業人士參加,共同參與產品的定型、成本核算、加工工藝、測試及量產化。這一舉措即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又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并使產品成本降到最低,使產品一進市場就具有競爭的實力。
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公司加強對中山工廠的投資。近幾年,每年追求2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于廠房擴建,測試設備擴充及產品研發上。,把多種量產化的客戶定制產品由歐美轉產到內地,不但使產品成本實現年約14%的成本降低率,更使公司產值保證25%的增長。
我們還以MASS-CUSTOMIZATION主產品定制新概念為主導,明確以“客戶至尊”為宗旨,加緊三個主要環節的互相關系如下圖:
滿足客戶的要求,并使多樣化產品的生產配合到公司主產品生產線上,目的旨在充分利用公司已擁有的成熟設計技術及生產工藝,在相應的技術平臺下,力求新產品設計簡易化、模塊化及標準化,保持產品系列結構的優勢,提高生產線的工藝效率,使市場需求與公司能力達到最大匹配。
2.加強企業現代化系統管理勢在必行
當一個企業已擁有一定市場份額,先進的技術平臺及擁有一支成熟的設計制造的人才及管理人材的同時,企業文化、企業宗旨及承諾,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及溝通,需要一套程序化的管理系統,并由一批精明強干的經理人員去加強管理勢在必行。
例如我司引進的SAP企業管理軟件系統是一個開放式的管理系統,每個部門,每個職員都在這個系統下協調運行,包括MM(MATERIAL MANAGEMENT),PP(PRODUCTION
PLANNING),QM(QUALITY MANAGEMENT),SD(SALES DISTRIBUTION),PS(PROJECT SYSTEM),FI(FINANCIAL ACCOUNTING),HR(HUMAN RESOURCES)…等
12個主要Modules的互相溝通協調,使跨國企業管理快速、有效,減少人為上的錯誤及障礙,有序的系統工程大大提高了公司整體的工作效率。
如系統中的市場信息公告板,方便市場信息人員及時將當前各大公司市場發展狀態、技術發展趨勢、競爭對手的最新動態公布于公司信息欄中,讓市場、營銷、開發人員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效地指導我們的工作。
3.不斷充實在職人員的知識,加強團隊精神,建造一支精明強干,有實力的隊伍,是使公司立于不敗之地的成功之舉。
公司以3C精神(CHANGE,CHARGE,CHALLENGE)為本,以5S(五常法: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為準則并重視各層人員的培訓,創造一個既嚴謹,又寬松的工作環境,使人人奮發進取,為公司盡心盡責,為公司自覺創造更多價值。這種無形的資產為公司穩定發展奠定了強勁的基礎。
結論:
電源作為一種新型的基礎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并逐漸擠身于高新企業中。工作效率與30年前線性電源相比提高近一倍,開關頻率與20年前相比提高近25倍,而尺寸降低近4倍。成本已接近USD0.25~USD0.5/W的水平。
可以想象,無論在通訊、計算機領域,還是辦公室、家庭自動化或工業控制等,開關電源的發展前景具有很大的潛力。其技術增臺,不僅依賴于微電子產業、電子元件供應商的發展,依賴于電路的創新,更依賴于該產業專門化、標準化及量產化的整套制作、封裝、測試及全面質量管理的系統工程。
要生存,就要創新,就要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愿我們能和大家一起為電源產業的發展攜手共進,創造美好的明天!
1.電源市場發展的焦點。
2.電源技術發展的趨勢。
3.成功之路。
一.電源市場發展的焦點
2000年,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將成為經濟增長的焦點。INTERET網絡的開發與建設、移動通訊的突起、多媒體,有線電視網的繼續發展,都以計算機為基礎。市場關注的焦點,仍然在通訊及計算機產業。
國內個人電腦市場增長快得驚人,幾乎每年翻一翻。服務器、工作站每年需求也有20%的增長,但目前大多數以引進為主。民主產業如聯想、方正、浪潮、海爾、長城等雖然在個人電腦市場已有長足的增長,但電源作為配套器件仍以引進為主。而服務器、工作站也是從低端剛剛走向市場,預計從2000年起的增長如下表:
年
服務器/工作站用電源總產值(USD)
低端300W~400W
中端375W~660W 高端700W~800W
臺數/增長率/總價值
臺數/增長率/總價值
臺數/增長率/總價值
2000 8.6M
50K/20%/3.5M 30K/15%/3.6M 10K/10%/1.5M
2001 10M
60K/20%/4.2M 34.5K15%/4.1M 11K/15%1.7M
2002 12M
72K/20%/5.0M 41.4K/15%/5.0M 13K/15%/2.0M
注:平均以USD0.2/W計算。
計算機產業的迅速發展,主要依賴于半導體制造商,如INTEL我們看到處理器、I/O及存貯器的走勢為:
-供電電壓變得愈來愈低
-產品生命周期變得愈來愈短
-時鐘頻率越愈來愈高
-體積要求愈來愈小,功率要求愈來愈大
以服務器及工作站而言,我們把它分為高端、中端、低端服務器,電源容量分別為700~800W,375W~660W及300W~400W。它們以N+1并聯方式構成分布式系統電源。對單體模塊的要求集中在效率、功率密度、結構、EMC及安全驗證幾方面。發展日趨標準化、模塊化和智能化。
移動通訊領域發展勢頭很猛,民族工業如華為、中興、大唐、金鵬等正在加緊研制開發、定型,并將打破NOKIA、MOTOROLA及ERICSSON市場壟斷的局面。到2002年市場將從5%增到25%。網絡建設將保持40%的年增長率。傳輸、交換特別對于鐵路干線的建設,及長話、農話的建設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
這些通訊設備對基礎電源的要求及分配如下表(以2000年為例)
容量 100~200A 40A~50A 20A~30A 10A
單體需求量 80K 150K 150K 100K
單體平均值 USD1700 USD650 USD320 USD200
總值 USD0.13B USD0.1B USD0.05B USD0.02B
客戶對供應商的要求已變成一個綜合優化指標,即不但在價格上,更重要的還在于質量、壽命、交貨期及售后服務提出更高要求;A通訊電源及系統仍然會維持20%的增長。但競爭激烈,客戶在比價格、比性能、比質量、比組架的靈活性及智能性。
第二代的智能化功率模塊,含高效PFC(效率高達97%)高可靠的拓樸結構DC/DC變換器,并由微處理器控制均流、保護、信號監控等,屬高性能模塊,將取代現有的非成熟、非標準化的產品。該智能模塊的結構以N個10A、20A或40A的單體靈活組成客戶所需的系統。如48V/50A,則可由5個10A構成,而48V40A則可以由4個10A或2個20A,或單體40A,結構分別為1UX4U,2UX4U和3UX4U。大容量模塊如48V/100A,48V/200A并不作為主導產品去發展。
而DC/DC高效、高密度、高性能的模塊則以開放式及密封式二種形式并存。開放式發展主要為50W以下,如10W、20W、30W、40W等。輸出電壓則以5V、3.3V、2.8V、2.0V、1.5V……低壓輸出為主導。5V效率高達91%,輸入電壓為4:1范圍。而工作環境溫度可在-40%~+70℃之間工作而無功率下降,并無需加散熱器。
密封式則以國際工業標準結構,半磚或磚式。50W、75W、100W及150W為半磚式結構,200W、250W、300W及400W為磚式結構。輸出腳位力求與標準電源供應商產品兼容和可替代性。
這些模塊都以構成分布式供電系統為主導設計思想,利于通訊,網絡及控制設備的使用。
中小輸出功率的AC/DC變換器(25W~200W),以低價格、高性能、多種輸出組合,利于設計者靈活選擇。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則是路由器上使用的5V/3.3V及其它輸出電壓的組合,是網絡設計者最佳選擇,如:NLP25W~NLP150W系列。
低電壓輸入,低電壓輸出的SIP系列產品,以單列直插式,單層變換器為用戶提供低電轉換功率,適用于計算機網絡、服務器等應用。
另一類低功率TOP SWITCHING高效率非隔離功率IC變換器,則以低成本、高效率、小體積的優勢占據市場。
二、電源技術發展的趨勢
電源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的技術平臺(TECHNICAL PLATFORM)包括拓撲結構,標準IC及器件的選取,傳統及成熟設計技術的再應用,EMC及國際安全標準的考慮,CAD/CAM計算機仿真及制造平臺、自動在線測試及功能測試,制作工程及工藝等一系列規范化、生產化及主產品定制化的考慮(MASS CUSTOMIZATION)。
以實現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TIME TO MARKET),低成本(COST REDUCTION),高可靠性,高質量的產業化生產。一個產品的出籠,除了根據客戶的要求考慮拓撲結構外,更重要的是考慮量產化的可行性。先進的制作工藝和質量控制技術平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從自動排料、自動插件至組合制作工藝、表面裝貼與插接件組合焊接工藝、在線測試、功能測試及老化性能測試等一整套全面質量控制技術等,屬于系統工程,每一環節包含著產品的技術含量,不能僅把重點放在追求先進的拓撲結構而不計成本。性能、成本、質量和全面的優化設計及產量化才是企業追求的目標。
在拓撲結構方面,單元化、模塊化,并以BUILDING BLOCK的方式去組合。零電壓/零電流軟開關技術及同步整流技術,已成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而磁性材料的先進設計工藝,如平面變電壓器技術已是產品追求發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日趨成熟標準IC控制芯片及標準的阻容器件,保護器件等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又一技術平臺,不可忽視。先進的封裝技術,合理的結構設計和輸出兼容性可增加客戶應用產品的信心。
根據客戶的需求,低壓大電流模塊如3.3V、2.5V、1.8V等30A、50A、60A的模塊將給設計者帶來又一難題,如何降低損耗、提高效率、提高熱交換率并實現N+1 REDUNDANAY熱插撥,以利組合成分布式供電系統是當前市場發展的方向。
總之,產品標準化、模塊化、產量化是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保證質量唯一發展的趨勢。
三、成功之路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使企業成功發展并保持逐年增長是每個公司思考的問題。
許多成功的大公司的IBM、MOTOROLA、DELL、COMPAQ、CISCO、Lucent、Nofel……已不再放資源于周邊產業,如電源供應器。
他們旨在尋求電源專門供應商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這種策略有利于集中優勢資源去發展自己的專業產品。反過來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電源工業的產業化、專門化及標準化。并日趨形成大公司壟斷趨勢,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顯得愈加艱難。
企業之間的收購、兼并及重組,目的都是尋求優勢互補,爭奪市場份額以獲取最大的利潤。諸競爭對手追求的宗旨幾乎相同—“客戶至尊”,發展策略幾乎一致—竭力“降低成本,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對新產品、新市場方向的投資力求把風險降到最低。
誰是成功者,如何做?
1.面對市場的挑戰,不斷改變,革新公司的組織結構猶為重要。
以我公司為例,成立(STRATEGIC PROCUREMENT GROUP)策略性采購小組,獲取并分析全球供應商元器件價格,以選擇質量優、價格低、供貨及時的供應商。以保證降低成本,生產計劃穩步進行,是一種策略性的措施。
面對新產品、新市場的開發,組織PACE (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 TEAM,從新產品市場定向到產品順利進入投產階段,由各部門專業人士參加,共同參與產品的定型、成本核算、加工工藝、測試及量產化。這一舉措即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又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并使產品成本降到最低,使產品一進市場就具有競爭的實力。
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公司加強對中山工廠的投資。近幾年,每年追求2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于廠房擴建,測試設備擴充及產品研發上。,把多種量產化的客戶定制產品由歐美轉產到內地,不但使產品成本實現年約14%的成本降低率,更使公司產值保證25%的增長。
我們還以MASS-CUSTOMIZATION主產品定制新概念為主導,明確以“客戶至尊”為宗旨,加緊三個主要環節的互相關系如下圖:
滿足客戶的要求,并使多樣化產品的生產配合到公司主產品生產線上,目的旨在充分利用公司已擁有的成熟設計技術及生產工藝,在相應的技術平臺下,力求新產品設計簡易化、模塊化及標準化,保持產品系列結構的優勢,提高生產線的工藝效率,使市場需求與公司能力達到最大匹配。
2.加強企業現代化系統管理勢在必行
當一個企業已擁有一定市場份額,先進的技術平臺及擁有一支成熟的設計制造的人才及管理人材的同時,企業文化、企業宗旨及承諾,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及溝通,需要一套程序化的管理系統,并由一批精明強干的經理人員去加強管理勢在必行。
例如我司引進的SAP企業管理軟件系統是一個開放式的管理系統,每個部門,每個職員都在這個系統下協調運行,包括MM(MATERIAL MANAGEMENT),PP(PRODUCTION
PLANNING),QM(QUALITY MANAGEMENT),SD(SALES DISTRIBUTION),PS(PROJECT SYSTEM),FI(FINANCIAL ACCOUNTING),HR(HUMAN RESOURCES)…等
12個主要Modules的互相溝通協調,使跨國企業管理快速、有效,減少人為上的錯誤及障礙,有序的系統工程大大提高了公司整體的工作效率。
如系統中的市場信息公告板,方便市場信息人員及時將當前各大公司市場發展狀態、技術發展趨勢、競爭對手的最新動態公布于公司信息欄中,讓市場、營銷、開發人員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效地指導我們的工作。
3.不斷充實在職人員的知識,加強團隊精神,建造一支精明強干,有實力的隊伍,是使公司立于不敗之地的成功之舉。
公司以3C精神(CHANGE,CHARGE,CHALLENGE)為本,以5S(五常法: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為準則并重視各層人員的培訓,創造一個既嚴謹,又寬松的工作環境,使人人奮發進取,為公司盡心盡責,為公司自覺創造更多價值。這種無形的資產為公司穩定發展奠定了強勁的基礎。
結論:
電源作為一種新型的基礎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并逐漸擠身于高新企業中。工作效率與30年前線性電源相比提高近一倍,開關頻率與20年前相比提高近25倍,而尺寸降低近4倍。成本已接近USD0.25~USD0.5/W的水平。
可以想象,無論在通訊、計算機領域,還是辦公室、家庭自動化或工業控制等,開關電源的發展前景具有很大的潛力。其技術增臺,不僅依賴于微電子產業、電子元件供應商的發展,依賴于電路的創新,更依賴于該產業專門化、標準化及量產化的整套制作、封裝、測試及全面質量管理的系統工程。
要生存,就要創新,就要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愿我們能和大家一起為電源產業的發展攜手共進,創造美好的明天!
聲明:本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未經電源在線網證實,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