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出現電力供應緊張,讓人們切身感受到一旦能源缺乏,將嚴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代表委員們認為,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實降低能耗的同時,應大力開發新型能源。“加快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已是刻不容緩。”韓方明委員這樣說道。 首先是核電。目前全球核電占能源利用的比例平均為16%,發達國家達到了1/3。相比之下,我國的核電開發和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還不到2%。“要想解決能源瓶頸,必須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比例,核電則是很好的補充能源。”錢積惠委員說,核電的主要原料天然鈾儲備充足,大力發展核電,幾乎可以不受資源限制。 其次是太陽能。嚴陸光委員指出,太陽輻射能的年資源量比風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等高出數千倍,應是提供未來大規模電力的主力。太陽能廣泛存在,用之不竭,但缺點在于輻射功率密度低。要想利用太陽能發電,需要解決聚集、跟蹤、轉化、儲能等一系列科技問題,目前已經發展了光伏發電和太陽熱發電兩種基本方法。 發展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可以建設大型集中電站和建設大量分散的離網及聯網型電站。由于太陽輻射能隨處可得,可在無電及城市用戶附近建設大量分散的小型光伏電站。另外,國際上荒漠地區發展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工作已經起步,建成了15個2千千瓦至6.5千千瓦的示范性電站。“建造上億千瓦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站的任務已提上日程,我們必須在技術、經濟、產業、建設和運營等方面做好準備,逐步推進荒漠地區建設大型示范電站。”嚴陸光說。 三是生物質能。張化本委員指出,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據估算,我國生物質能資源每年可轉化為能源的潛力,近期約為5億噸標準煤,遠期可達到10億噸標準煤以上。但目前我國實際利用生物質能不足近期可利用資源的2%。在國外,許多生物質能技術和裝置基本實現了工業化、規模化生產,達到了商業化運營程度,如大中型沼氣工程和垃圾填埋發電技術等。 四是風能。我國風能資源總儲量占世界第一位,但是,目前我國能源利用中風能僅占0.05%,所占比例非常小,而發達國家一般在5%以上。風能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投資回報周期長,在吸引資金和人才上處于劣勢。韓方明委員建議,應該在政策、規劃、設備制造國產化、收入稅收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和保護,使其獲得一個良性發展的空間。 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誰最先占領新型能源利用的先機,誰就在未來全球經濟發展中占據有利地位。我們盡早應優化能源結構,發展各種新型能源,以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