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
作為世界最大的電池生產國,受到原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政策取消以及歐盟環保指令的多重影響,我國鉛酸電池的出口利潤空間大大縮小。
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壓力
10月13日,倫敦市場鉛交易價格升至歷史新高。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電解鉛價格從4500元/噸升至近期的13800元/噸。原材料漲價,就意味著成本提高,出口越多,損失越大。 鉛是生產鉛酸電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由于鉛在開采、冶煉等一系列生產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隨著世界各國對環保要求的提高,鉛的生產成本也逐漸提高。有些發達國家甚至已經停止了鉛在本國的生產,而改為在國際市場上采購,以轉嫁對本國環境的污染。此舉使鉛酸電池的主要原料電解鉛價格猛漲。
隨著競爭日趨激烈,電池材料供不應求,國內電池企業缺乏抵御風險能力,再加上國際大電池廠商在買方市場居于優勢,國內企業步履維艱。某些傳統出口大企業,不得不紛紛減少出口量,以求把損失減到最小。
出口退稅取消加快行業重組
9月15日,由國家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開始實施。根據規定,鉛酸蓄電池出口退稅率從現行的13%降至0%,并將其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一律征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據了解,出口退稅率每下調1個百分點,就相當于出口成本增加1個百分點。依靠原有13%的出口退稅,電池出口企業的利潤有六七個百分點,取消出口退稅,部分靠出口退稅賺取微薄利潤的企業將瀕臨破產和倒閉。目前我們的優勢就在于價格,若提價的話,大部分海外訂單將轉移到價格有比較優勢的印度、越南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少電池企業明顯感到取消出口退稅后的壓力。
出口退稅的取消,將使電池企業的利潤空間大大縮小,在一定程度上將加速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以及電池行業的重新洗牌。目前,國內電池企業應盡快擺脫"依靠出口退稅創利潤"的觀念,適當減少價格競爭相對激烈的產品出口,開發新的應用領域和市場,甚至可以考慮在海外建立制造基地。同時,企業還要通過優化內部管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盡可能減少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壓力。
"內憂""外患"并存
鉛酸電池一直存在高水耗、高污染問題。一家中等規模的電池企業僅用于水洗工藝的年耗水量就高達300萬噸,可供約7.2萬居民一年的生活用水。而鉛酸電池在制粉和加酸兩個生產環節,對周邊環境污染較大,一旦在生產和回收環節處理不好,又極易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雖然目前國內生產企業采取了一定的防護措施,但其制鉛粉時形成的大量粉塵和硫酸灌注過程中產生的酸霧仍會有部分彌散到空氣中,嚴重時會引起鉛中毒或導致酸雨的形成。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出于保護本國環境的考慮,早已限制鉛酸電池制造業在本國的發展,轉而主要向我國等發展中國家采購。
據廣東省環保局的統計,目前廣東省有大大小小的鉛酸電池生產企業600多家,年產鉛酸電池約2億個,企業數量和鉛酸電池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廣東每年生產的鉛酸電池中,一半以上出口國外市場。據海關統計,近幾年廣東省電池出口呈快速增長的態勢,2004年出口量達14.2億個,增長48.5%。2005年出口15.9億個,增長12.6% 。然而,今年以來,受國外限制影響,廣東電池出口下滑,出口8.1億個,價值11.7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3. 2%和增長10.7%,同時鉛酸電池出口也呈下降趨勢。而歐盟今年5月2日通過的電池指令草案,也制約了廣東電池的出口。
由于指令對電池中的有害物質含量作出嚴格限定,若不執行這一標準,在歐盟境內都將被禁止銷售,同時從20 09年開始,所有在歐盟境內銷售的電池都必須標明具體使用壽命,2012年之前,歐盟境內1/4的廢舊電池必須被回收,到2016年時,這一比例應達到45%,回收費用將由生產廠家來負擔。這些都使得國內鉛酸電池出口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但是,不管是國內稅收政策的調整,還是國際國內原料價格的上漲以及國外設置的"綠色壁壘",國內鉛酸電池企業都只能積極應對,調整產品出口戰略,提高產品檔次,如果以低價占領出口市場,只會對我國鉛酸電池出口造成致命打擊。同時,這樣還可能遭遇國外的反傾銷訴訟,導致產品被加征高額的反傾銷稅,失去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