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導體(ST)日前透露,該公司已經放棄開發第二代GSM基帶芯片組的努力。隨著移動電話市場向3G轉移,“現在提供2G芯片沒有什么意義”,意法半導體(ST)執行副總裁Philippe Geyres在3GSM世界大會上說。這是自從2004年秋Geyres重組意法半導體,將數字消費電子和無線業務合并以來最重要的決定之一。Geyres接著說,意法半導體現在已經“在無線局域網芯片和手機市場完全重新定位公司的研發方向。”
意法半導體屏棄的開發計劃還包括與德州儀器之間開發CDMA芯片組的聯合項目,而最初意法半導體是與諾基亞合作開發的。這個計劃在2003年5月對外宣布,原計劃將該芯片組用于全球cdma2000 1X和1xEV-DV(1x開發用于數據和語音)移動互聯網手機。Geyres表示:“我們已停止在CDMA芯片組市場的努力,因為除諾基亞之外,這個市場幾乎不存在。”
Geyres表明,為了優化公司的無線業務,這個斷臂舉措具有充分的理由,而且也是公司尋求新機會所必需采取的措施。意法半導體希望加速在藍牙(Bluetooth)、無線局域網和DVB-H(手持式數字視頻廣播)方面的努力,該公司也計劃將其Nomadik處理器作為手機平臺的一部分,與軟件棧及關鍵外圍設備相結合,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獨立的應用處理器。
市場研究公司Forward Concepts總裁Will Strauss評論道,ST放棄2G GSM調制解調器開發是“一個好的商業決定”。Strauss提到,英特爾公司也放棄了GSM/GPRS開發,轉而集中于3G調制解調器開發。他預測,到2006年GSM/GPRS市場將“充其量持平或者下滑,人們下一部將購買的手機將會是UMTS(3G)電話。”
現在仍然不清楚,意法半導體在2G或者3G基帶ASSP市場沒有明顯涉足的情況下,如何進入新一代手機市場。業界觀察人士指出,開發3G調制解調器并使它具有充分互操作性的成本令人生畏,而與TI、高通(Qualcomm)和飛思卡爾(Freescale)等公司進行的競爭也將會非常殘酷。
Geyres則強調,意法半導體已與一家未披露名稱的客戶合作開發3G基帶ASIC。他接著說,“這是真實情況,并且我們已在這方面積累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對于意法半導體是否計劃提供3G基帶調制解調器ASSP,以及何時推出市場,意法半導體沒有明確表態。但Geyres承認,如果市場對于集成Nomadik處理器的3G調制解調器需求旺盛,“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意法半導體屏棄的開發計劃還包括與德州儀器之間開發CDMA芯片組的聯合項目,而最初意法半導體是與諾基亞合作開發的。這個計劃在2003年5月對外宣布,原計劃將該芯片組用于全球cdma2000 1X和1xEV-DV(1x開發用于數據和語音)移動互聯網手機。Geyres表示:“我們已停止在CDMA芯片組市場的努力,因為除諾基亞之外,這個市場幾乎不存在。”
Geyres表明,為了優化公司的無線業務,這個斷臂舉措具有充分的理由,而且也是公司尋求新機會所必需采取的措施。意法半導體希望加速在藍牙(Bluetooth)、無線局域網和DVB-H(手持式數字視頻廣播)方面的努力,該公司也計劃將其Nomadik處理器作為手機平臺的一部分,與軟件棧及關鍵外圍設備相結合,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獨立的應用處理器。
市場研究公司Forward Concepts總裁Will Strauss評論道,ST放棄2G GSM調制解調器開發是“一個好的商業決定”。Strauss提到,英特爾公司也放棄了GSM/GPRS開發,轉而集中于3G調制解調器開發。他預測,到2006年GSM/GPRS市場將“充其量持平或者下滑,人們下一部將購買的手機將會是UMTS(3G)電話。”
現在仍然不清楚,意法半導體在2G或者3G基帶ASSP市場沒有明顯涉足的情況下,如何進入新一代手機市場。業界觀察人士指出,開發3G調制解調器并使它具有充分互操作性的成本令人生畏,而與TI、高通(Qualcomm)和飛思卡爾(Freescale)等公司進行的競爭也將會非常殘酷。
Geyres則強調,意法半導體已與一家未披露名稱的客戶合作開發3G基帶ASIC。他接著說,“這是真實情況,并且我們已在這方面積累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對于意法半導體是否計劃提供3G基帶調制解調器ASSP,以及何時推出市場,意法半導體沒有明確表態。但Geyres承認,如果市場對于集成Nomadik處理器的3G調制解調器需求旺盛,“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ST放棄與TI開發CDMA芯片組,重心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2/200522294847.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2/2005222948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