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國內IC產業增速下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畢竟一個受制于人的產業是無法做到持續健康成長的。只有掌握產業發展的主動權,才是國內IC產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中國IC產業銷售收入增速在2008年出現了近20年來的首次年度負增長。全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246.82億元,同比增速為-0.4%。在經歷了自2000年以來年均30%以上的連續高增長之后,此次國內IC產業急轉至負增長,不僅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更令人對產業能否盡快擺脫困境、重歸增長產生諸多擔憂。
不可否認,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半導體產業都處在前所未有的低迷之中。根據WSTS(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的統計,2008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2.8%,預計2009年更將下滑20%以上。而一貫一枝獨秀的中國IC產業此次也未能獨善其身,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畢竟在200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出現-32%的歷史最大跌幅時,國內IC產業仍實現了1.1%的增長。此次全球市場僅下跌2.8%,國內產業增速便隨之下滑0.4%,所受沖擊可說是相當之大。
自2000年國務院18號文件頒布以來,國內IC產業發展確實取得了驕人成績,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中國在世界IC市場中所占份額已由2000年時的不足2%提高到8%,技術水平也由落后世界三到四代發展到65納米的世界先進水平,已基本與國際水平看齊。
但是,分析這幾年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動因,我們發現,國內IC產業對國際市場存在著高度的依賴。這種依賴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資金依賴。根據統計,從2000年到2008年,國內IC產業累計投入約為1500億元。而在這1500億元的投入資金中,80%以上來自海外,僅有不足20%資金由國內各級政府、本土企業以及民間資本投入。目前外商獨資企業在國內IC產業銷售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超過60%,可說是構成了目前國內IC產業的主體。
二、技術依賴。目前國內IC產業所需的生產設備95%以上依賴進口,EDA設計軟件98%以上為進口,0.18微米以下大生產工藝技術幾乎100%依靠引進。即便是IC制造、封裝所需的一些關鍵原材料,也有80%以上無法實現國內自給。
三、市場依賴。國內IC制造業具有顯著的對外加工特征。目前對外出口在國內IC產業整體銷售收入中所占比重超過70%,其中制造業的出口比重更超過了80%,各骨干企業大多嚴重依賴外單。
毋庸置疑,走國際化道路,最大限度吸收國際資源為我所用,是多年來國內IC產業獲得成功的主要經驗之一。但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國際化這劑“猛藥”的副作用也開始逐步顯現。2008年的國內IC產業增速下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畢竟一個受制于人的產業是無法做到持續健康成長的。只有掌握產業發展的主動權,才是國內IC產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
目前中國IC市場規模已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空間廣闊。當前家電下鄉、3G網絡建設等諸多擴大內需的舉措更為國內IC企業擺脫對國際市場的嚴重依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亦將“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作為未來國內信息產業發展的三大重點任務之一,并在發展舉措中明確提出“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實施集成電路升級”。相信在內需市場迅速擴大與國家政策強力引導的雙重作用下,中國IC產業能夠順利完成由“依洋靠外”到“自主可控”的戰略轉型,重新步入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軌道!
來源:中國計算機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5/20095161142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