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宣布將分別從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開始,依次提供能量密度位居業界第一的鋰離子充電電池和更換了正極材料的大功率鋰離子充電電池。
此次發表的鋰離子充電電池共有5種,分別是(1)面向筆記本電腦、電池容量提高到2550mAh的“G8”系列;(2)聚合型、電池容量提高到830mAh的“A8”系列;(3)聚合型、針對手機削減零部件數量并提高體積效率的“S Pack”;(4)作為電動工具等設備的動力、更換了正極材料的大功率型“V”系列;(5)同樣更換了正極材料的大功率型“VT”系列。
“G8”系列通過增加電池單元中填充的活性物質,比該公司原來產品的容量提高了6%。活性物質填充量得以增加有2個原因,一是通過改變圓筒型單元頂部與底部的形狀,使得插入電極在上下方向上比該公司原來產品長出1.2mm(圖)。另一個原因是向電極壓入活性物質時增大了壓力,使得電極部分填充了更多的活性物質。由于電極材料等沒有變化,所以仍與原來產品保持同樣的充電曲線,有關設備無需變更充電電壓等。
“A8”系列除將外包裝材料的層壓薄膜變得更薄外,通過減少單元內部多余的空間,使電池容量比原來產品提高了9%(圖2)。同樣是聚合型的鋰離子充電電池,面向手機的“S Pack”通過改進單元結構,將部件數量減半,由原來的14件變為7件,提高了體積效率。由于部件數量減少,在控制生產成本方面也比該公司原來產品更有優勢。該公司認為:“聚合型不擔心液體滲漏是成功改變結構的最主要原因。”
大功率型鋰離子充電電池“V”系列與“VT”系列將正極材料由LiCoO2換成了Ni(鎳)與Mn(錳)混合起來的Ni-Mn類混合電極。與使用Co的電極相比,提高了高溫下的安全性,可以得到較大的電流。對于大電流引發的內部阻抗問題,通過電極的薄型化等減小到約50Ω,比該公司原來產品降低了約40%。這樣一來,直徑18mm長65mm的“18650V”可以連續進行10A放電,而直徑26mm長65mm的“26650VT”則可以連續進行50A的放電。26650VT可實現70A的脈沖放電。
與Ni-Cd充電電池相比,V系列與VT系列的體積和重量都減少了一半以上,與鎳氫充電電池相比也能減少約一半左右,因此希望能廣泛應用于目前尚未采用鋰離子充電電池的電動工具、電池驅動型吸塵器、剃須刀、電動自行車、服務器等的備份電源上。
此次發表的鋰離子充電電池共有5種,分別是(1)面向筆記本電腦、電池容量提高到2550mAh的“G8”系列;(2)聚合型、電池容量提高到830mAh的“A8”系列;(3)聚合型、針對手機削減零部件數量并提高體積效率的“S Pack”;(4)作為電動工具等設備的動力、更換了正極材料的大功率型“V”系列;(5)同樣更換了正極材料的大功率型“VT”系列。
“G8”系列通過增加電池單元中填充的活性物質,比該公司原來產品的容量提高了6%。活性物質填充量得以增加有2個原因,一是通過改變圓筒型單元頂部與底部的形狀,使得插入電極在上下方向上比該公司原來產品長出1.2mm(圖)。另一個原因是向電極壓入活性物質時增大了壓力,使得電極部分填充了更多的活性物質。由于電極材料等沒有變化,所以仍與原來產品保持同樣的充電曲線,有關設備無需變更充電電壓等。
“A8”系列除將外包裝材料的層壓薄膜變得更薄外,通過減少單元內部多余的空間,使電池容量比原來產品提高了9%(圖2)。同樣是聚合型的鋰離子充電電池,面向手機的“S Pack”通過改進單元結構,將部件數量減半,由原來的14件變為7件,提高了體積效率。由于部件數量減少,在控制生產成本方面也比該公司原來產品更有優勢。該公司認為:“聚合型不擔心液體滲漏是成功改變結構的最主要原因。”
大功率型鋰離子充電電池“V”系列與“VT”系列將正極材料由LiCoO2換成了Ni(鎳)與Mn(錳)混合起來的Ni-Mn類混合電極。與使用Co的電極相比,提高了高溫下的安全性,可以得到較大的電流。對于大電流引發的內部阻抗問題,通過電極的薄型化等減小到約50Ω,比該公司原來產品降低了約40%。這樣一來,直徑18mm長65mm的“18650V”可以連續進行10A放電,而直徑26mm長65mm的“26650VT”則可以連續進行50A的放電。26650VT可實現70A的脈沖放電。
與Ni-Cd充電電池相比,V系列與VT系列的體積和重量都減少了一半以上,與鎳氫充電電池相比也能減少約一半左右,因此希望能廣泛應用于目前尚未采用鋰離子充電電池的電動工具、電池驅動型吸塵器、剃須刀、電動自行車、服務器等的備份電源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索尼將上市5款容量最大的鋰離子充電電池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4-12/2004121494845.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4-12/20041214948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