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國家主權在經濟領域的延伸,是國家實施非關稅貿易技術壁壘的舉措之一,也是規范我國產品市場、保護企業和消費者利益的重要手段。通信行業標準在通信領域中也極為重要,它不但為我國電信網絡不同發展階段的建設、運營、維護、管理及設備生產、引進提供了主要技術依據,而且為我國實現電信網絡的重大技術跨越起到指導作用。
隨著電信事業的飛速發展,電信設備的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所以,標準制修訂工作也是順應通信技術、業務發展趨勢開展的。
通信電源在整個通信行業中雖然占的比例比較小,但它是整個通信網絡的關鍵基礎設施,直流-直流模塊電源也廣泛應用于交換、傳輸、接入、無線、數據通信以及監控設備中。而今標準在電源產業中的作用已越來越重要,標準化可以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周期,降低成本。隨著通信設備自動化程度的大大提高,遙控開關功能變得越發重要,用戶對產品電磁兼容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直流-直流模塊電源產品的行業標準是10年前制定的,技術指標和測試方法已滯后。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我們檢驗中心收集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并進行了驗證試驗,于去年提出了《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塊電源》標準的修訂計劃,并通過信息產業部批準。近日,我們已完成標準送審稿。該標準主要規定了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塊電源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貯運及適用范圍。
為了提高標準的易用性,本次修訂把YD/T 732-1994和YD/T 733-1994兩個標準合并在一起。這樣,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一一對應,清晰明了。下面主要介紹該標準與YD/T 732-1994、YD/T 733-1994相比有哪些主要變化。
(1)針對直流-直流模塊電源適應范圍越來越寬的特點,修訂了YD/T733-94中4.1.1“工作溫度”、YD/T733-94中4.1.3“大氣壓”、YD/T733-94中4.1.4“貯存溫度”和YD/T733-94中4.11“輸出雜音電壓”。本標準只保留了4.3.10“峰-峰值雜音電壓”,并由以8V、24V劃分改為以12V劃分。
(2)因為輸出為低壓大電流的直流-直流模塊電源逐步推廣應用,高壓輸出的模塊漸漸淡出市場,所以該標準順應了這種趨勢,刪除了直流60V輸出電壓,增加了1.2V、1.5V、1.8V和2.5V輸出電壓。同時功率劃分由25W轉變為50W,效率與輸出電壓值的對應關系由以5V劃分調整為分別以5.0V、3.3V、2.5V和1.8V劃分,并提高了效率指標以適應目前的技術水平。
(3)由于采用微處理器和全數字化、模塊化及集成化的控制技術,通信設備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但電路板的分布電容增加了,計算機等電子設備也呈現容性負載的特性,容性負載啟動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直流-直流模塊電源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本標準增加了對遙控開關功能和容性負載啟動能力的要求。
(4)由于器件制造工藝技術水平的提高,起草組認為YD/T733-94中4.14“外殼溫度”、YD/T733-94中4.15.3“門限電流”、YD/T733-94中4.15.4“輸入過壓保護”等規定已沒有必要,因此建議刪除。
(5)標準參照了相關國國際標準,并引用了YD/T983-1998《通信電源設備電磁兼容性限值及測量方法》內容,增加了電磁兼容部分。
(6)標準參照《BELLCORE TR-332-1997 Reliability Predictiot Procedur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將產品的可靠性提高為5×105小時。另外參照YD/T282-2000《通信設備可靠性通用試驗方法》,增加了對可靠性指標的試驗方法。
(7)按GB/T2423《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中低溫、高溫、設備用恒定濕熱、沖擊和振動(正弦)等標準中的規定要求,進一步完善了YD/T732-94,使產品檢驗方法達到統一,具有可操作性,提高了準確性。
(8)本標準針對通信用產品,因此按國標GB/T2828.1-2003中的規定要求,綜合考慮了各個指標對環境條件的敏感性,完善了產品的出廠檢驗、抽樣檢驗及質量判定水平和不合格判定數。
以上修訂內容是標準起草工作組和部分專家的建議,還要經全體會員大會和專家審查通過后,報通信標準化協會和信息產業部批準。但我們認為,如該標準被審查通過并批準發布實施,它是適應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塊電源向低壓、大電流、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紋波、優良的動態響應特性及電磁兼容性等方向發展的潮流的。它提出了先進的技術要求和科學的試驗方法,將促進產品的技術進步。與此同時,它提供了統一、完善的質量控制依據,對產品的設計、生產、應用和檢測都將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隨著電信事業的飛速發展,電信設備的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所以,標準制修訂工作也是順應通信技術、業務發展趨勢開展的。
通信電源在整個通信行業中雖然占的比例比較小,但它是整個通信網絡的關鍵基礎設施,直流-直流模塊電源也廣泛應用于交換、傳輸、接入、無線、數據通信以及監控設備中。而今標準在電源產業中的作用已越來越重要,標準化可以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周期,降低成本。隨著通信設備自動化程度的大大提高,遙控開關功能變得越發重要,用戶對產品電磁兼容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直流-直流模塊電源產品的行業標準是10年前制定的,技術指標和測試方法已滯后。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我們檢驗中心收集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并進行了驗證試驗,于去年提出了《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塊電源》標準的修訂計劃,并通過信息產業部批準。近日,我們已完成標準送審稿。該標準主要規定了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塊電源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貯運及適用范圍。
為了提高標準的易用性,本次修訂把YD/T 732-1994和YD/T 733-1994兩個標準合并在一起。這樣,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一一對應,清晰明了。下面主要介紹該標準與YD/T 732-1994、YD/T 733-1994相比有哪些主要變化。
(1)針對直流-直流模塊電源適應范圍越來越寬的特點,修訂了YD/T733-94中4.1.1“工作溫度”、YD/T733-94中4.1.3“大氣壓”、YD/T733-94中4.1.4“貯存溫度”和YD/T733-94中4.11“輸出雜音電壓”。本標準只保留了4.3.10“峰-峰值雜音電壓”,并由以8V、24V劃分改為以12V劃分。
(2)因為輸出為低壓大電流的直流-直流模塊電源逐步推廣應用,高壓輸出的模塊漸漸淡出市場,所以該標準順應了這種趨勢,刪除了直流60V輸出電壓,增加了1.2V、1.5V、1.8V和2.5V輸出電壓。同時功率劃分由25W轉變為50W,效率與輸出電壓值的對應關系由以5V劃分調整為分別以5.0V、3.3V、2.5V和1.8V劃分,并提高了效率指標以適應目前的技術水平。
(3)由于采用微處理器和全數字化、模塊化及集成化的控制技術,通信設備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但電路板的分布電容增加了,計算機等電子設備也呈現容性負載的特性,容性負載啟動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直流-直流模塊電源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本標準增加了對遙控開關功能和容性負載啟動能力的要求。
(4)由于器件制造工藝技術水平的提高,起草組認為YD/T733-94中4.14“外殼溫度”、YD/T733-94中4.15.3“門限電流”、YD/T733-94中4.15.4“輸入過壓保護”等規定已沒有必要,因此建議刪除。
(5)標準參照了相關國國際標準,并引用了YD/T983-1998《通信電源設備電磁兼容性限值及測量方法》內容,增加了電磁兼容部分。
(6)標準參照《BELLCORE TR-332-1997 Reliability Predictiot Procedur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將產品的可靠性提高為5×105小時。另外參照YD/T282-2000《通信設備可靠性通用試驗方法》,增加了對可靠性指標的試驗方法。
(7)按GB/T2423《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中低溫、高溫、設備用恒定濕熱、沖擊和振動(正弦)等標準中的規定要求,進一步完善了YD/T732-94,使產品檢驗方法達到統一,具有可操作性,提高了準確性。
(8)本標準針對通信用產品,因此按國標GB/T2828.1-2003中的規定要求,綜合考慮了各個指標對環境條件的敏感性,完善了產品的出廠檢驗、抽樣檢驗及質量判定水平和不合格判定數。
以上修訂內容是標準起草工作組和部分專家的建議,還要經全體會員大會和專家審查通過后,報通信標準化協會和信息產業部批準。但我們認為,如該標準被審查通過并批準發布實施,它是適應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塊電源向低壓、大電流、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紋波、優良的動態響應特性及電磁兼容性等方向發展的潮流的。它提出了先進的技術要求和科學的試驗方法,將促進產品的技術進步。與此同時,它提供了統一、完善的質量控制依據,對產品的設計、生產、應用和檢測都將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中國電子報
來源:中國電子報
本文鏈接:《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塊電源》行業標準二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4-12/2004123104340.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4-12/20041231043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