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TCL集團將戰略重組一項非核心業務的公告,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
12月8日,本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這次重組的業務將是業績頗佳的TCL電氣事業本部旗下的TCL國際電工和TCL樓宇科技,而非此前業界盛傳的手機或白電業務。
有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這次重組的主角是法國羅格朗公司(Legrand,下稱羅格朗公司或羅格朗)。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判,羅格朗公司已確定,將收購TCL集團電氣事業本部旗下兩家公司51%的股權,即TCL國際電工(惠州)有限公司和TCL樓宇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而TCL工業電器(無錫)有限公司和TCL照明有限公司的轉讓仍在談判過程中。
記者獲悉,這次股權轉讓依然是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來完成的,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名稱為“Legrand-TCL國際電工”,羅格朗持股51%,TCL集團持股49%。這將是TCL集團與法國公司達成的第三次跨國婚姻。
羅格朗中國總部(位于上海)負責宣傳的一位女士告訴本報記者:“收購TCL國際電工的談判應該是法國總部來進行的,中國公司尚未接到任何關于收購的信息。但羅格朗很看重中國本土的TCL電工、松本電工等的渠道覆蓋和品牌影響。”
TCL集團品牌中心新聞總監郭偉則表示:“談判仍然在進行過程中,近期將會發布相關的公告。”
業內人士分析,羅格朗更看好與自己業務相關且業績較好的TCL國際電工和樓宇科技,而TCL集團則希望羅格朗公司能夠整體打包TCL照明和工業電器,這也是談判的焦點所在。
轉讓價格也成為談判的重點。有人士指出,僅TCL國際電工51%的股權就賣了10億元。對此,郭偉表示:“這些細節并不準確,也沒有最后確定,一切以公告為準。”
丟卒保車?
那么,轉讓的為何是去年銷售收入達11.3億元,上交集團利潤超過5000萬元的電氣業務,而非傳聞中的手機業務呢?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近日則堅決否認了這一傳聞,并指出:“手機業務是TCL集團的核心業務,而絕對不會是非核心業務。我們不可能放棄手機業務,而且手機業務在多次整合后明年扭虧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另據11月11日TCL集團公告,將把去年初整體上市募集資金的原用于并購的9.45億元改為補充彩電、手機兩大主營業務的流動資金。
利潤貢獻不大的家用電器和數碼電子,也曾是傳聞中的轉讓主角。
據TCL集團今年半年報告,TCL空調和冰洗產品雖然期內銷售收入達25.3億元,但對集團的利潤貢獻仍然很小;而電腦業務則銷售33.05萬臺,同比增長了6.85%,但筆記本電腦銷售卻有較大下降。這些業務對集團的利潤貢獻都不如這次被轉讓的電氣業務。
但TCL的公告顯示,這次轉讓的業務本無需經過股東大會審議,因為占公司銷售收入比重不超過5%,去年通過與東芝、威士合資的白電在規模上已經較大,而且利潤很低的白電制造業務要想找到國外買家是很難的。
至于數碼電子業務,東方證券家電分析師陳剛分析,作為家電企業進入IT領域唯一存活的TCL電腦,作為TCL集團3C布局的重要棋子,“要賣掉也是不太可能的”。
陳剛并指出,相對于彩電、手機和電腦等業務,電氣業務關聯性較低,而且規模只有十幾億元,利潤率再高對集團的整體利潤貢獻都是有限的。所以,“轉讓也是很正常。”陳剛說。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TCL電氣業務的轉讓談判似乎非常低調和隱蔽,佛山照明、松本電工等競爭對手均表示對此一無所知。
佛山照明董秘林奕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第一次聽到這消息”,并表示此前德國歐司朗收購佛照,現在TCL電工也被收購了,這對于國內電氣行業是個“危險信號”。
陳剛則指出,若當前態勢下仍多面出擊,對TCL集團絕對不是好事;為了彩電和手機等核心業務,忍痛轉讓電氣等非核心業務乃是明智之舉。
12月8日,本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這次重組的業務將是業績頗佳的TCL電氣事業本部旗下的TCL國際電工和TCL樓宇科技,而非此前業界盛傳的手機或白電業務。
有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這次重組的主角是法國羅格朗公司(Legrand,下稱羅格朗公司或羅格朗)。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判,羅格朗公司已確定,將收購TCL集團電氣事業本部旗下兩家公司51%的股權,即TCL國際電工(惠州)有限公司和TCL樓宇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而TCL工業電器(無錫)有限公司和TCL照明有限公司的轉讓仍在談判過程中。
記者獲悉,這次股權轉讓依然是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來完成的,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名稱為“Legrand-TCL國際電工”,羅格朗持股51%,TCL集團持股49%。這將是TCL集團與法國公司達成的第三次跨國婚姻。
羅格朗中國總部(位于上海)負責宣傳的一位女士告訴本報記者:“收購TCL國際電工的談判應該是法國總部來進行的,中國公司尚未接到任何關于收購的信息。但羅格朗很看重中國本土的TCL電工、松本電工等的渠道覆蓋和品牌影響。”
TCL集團品牌中心新聞總監郭偉則表示:“談判仍然在進行過程中,近期將會發布相關的公告。”
業內人士分析,羅格朗更看好與自己業務相關且業績較好的TCL國際電工和樓宇科技,而TCL集團則希望羅格朗公司能夠整體打包TCL照明和工業電器,這也是談判的焦點所在。
轉讓價格也成為談判的重點。有人士指出,僅TCL國際電工51%的股權就賣了10億元。對此,郭偉表示:“這些細節并不準確,也沒有最后確定,一切以公告為準。”
丟卒保車?
那么,轉讓的為何是去年銷售收入達11.3億元,上交集團利潤超過5000萬元的電氣業務,而非傳聞中的手機業務呢?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近日則堅決否認了這一傳聞,并指出:“手機業務是TCL集團的核心業務,而絕對不會是非核心業務。我們不可能放棄手機業務,而且手機業務在多次整合后明年扭虧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另據11月11日TCL集團公告,將把去年初整體上市募集資金的原用于并購的9.45億元改為補充彩電、手機兩大主營業務的流動資金。
利潤貢獻不大的家用電器和數碼電子,也曾是傳聞中的轉讓主角。
據TCL集團今年半年報告,TCL空調和冰洗產品雖然期內銷售收入達25.3億元,但對集團的利潤貢獻仍然很小;而電腦業務則銷售33.05萬臺,同比增長了6.85%,但筆記本電腦銷售卻有較大下降。這些業務對集團的利潤貢獻都不如這次被轉讓的電氣業務。
但TCL的公告顯示,這次轉讓的業務本無需經過股東大會審議,因為占公司銷售收入比重不超過5%,去年通過與東芝、威士合資的白電在規模上已經較大,而且利潤很低的白電制造業務要想找到國外買家是很難的。
至于數碼電子業務,東方證券家電分析師陳剛分析,作為家電企業進入IT領域唯一存活的TCL電腦,作為TCL集團3C布局的重要棋子,“要賣掉也是不太可能的”。
陳剛并指出,相對于彩電、手機和電腦等業務,電氣業務關聯性較低,而且規模只有十幾億元,利潤率再高對集團的整體利潤貢獻都是有限的。所以,“轉讓也是很正常。”陳剛說。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TCL電氣業務的轉讓談判似乎非常低調和隱蔽,佛山照明、松本電工等競爭對手均表示對此一無所知。
佛山照明董秘林奕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第一次聽到這消息”,并表示此前德國歐司朗收購佛照,現在TCL電工也被收購了,這對于國內電氣行業是個“危險信號”。
陳剛則指出,若當前態勢下仍多面出擊,對TCL集團絕對不是好事;為了彩電和手機等核心業務,忍痛轉讓電氣等非核心業務乃是明智之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古鎮燈飾網
來源:古鎮燈飾網
本文鏈接:TCL戰略重組第一步轉讓電氣業務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12/20051212104542.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12/200512121045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