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巨頭荷蘭飛利浦日前表示,計劃使旗下的半導體部門成為一個單獨的法人實體,以便能夠嘗試“戰略性選擇”,并改善業績。這種剝離行動通常是在為分拆做準備,最后可能把該部門出售給另一家公司,或者進行合并,或者以公開上市(IPO)的形式出售。
飛利浦在2005年初引入了一項業務復興計劃,打算提高半導體部門的競爭力,并把利潤率提高到5-15%。它還打算提高四項核心業務的市場份額:移動與個人,家庭,汽車與識別,多重市場半導體芯片。
“雖然我們對業務業務復興計劃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但通過我們今天宣布的行動,在強調規模的這個產業之中,我們認為有進一步增強業務和使股東價值最大化的機會。”飛利浦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erard Kleisterlee在聲明中表示。
Kleisterlee在網絡廣播(webcast)中警告觀察家,不要只猜測其半導體部門可能被出售或者在股票市場上市。
Kleisterlee暗示,進行合并的可能性也很大,以擴大半導體部門的規模,但這只是眾多戰略可能性之一。Kleisterlee指出,飛利浦將繼續推行輕資產策略,以及逐漸減持臺積電的股權。
一位金融分析師提到了與英飛凌和意法半導體合并的可能性,Kleisterlee拒絕直接評論,他還暗示,已開始戰略談判,但他拒絕透露具體與哪些公司在談判。Kleisterlee對此表示,戰略選擇將基于飛利浦半導體的四個重點領域:移動與個人,家庭,汽車與標識,多市場半導體芯片。他說:“這些領域中對合并策略感興趣的廠商,將是潛在的合并伙伴。”
Kleisterlee還強調:“在未來五年內,半導體產業將出現整合。我們想成為這方面的先行者。”
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2005年初步數據,2004年排名第9的飛利浦半導體跌至第11位——在過去25年來,這是飛利浦半導體第五次跌出前10位。上一次飛利浦半導體跌出前10位是2000年,當時它也是位列第11位。而同在歐洲的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科技同樣表現不佳,前者銷售收入僅增長7%,而后者更是下跌-7.5%。
飛利浦在2005年初引入了一項業務復興計劃,打算提高半導體部門的競爭力,并把利潤率提高到5-15%。它還打算提高四項核心業務的市場份額:移動與個人,家庭,汽車與識別,多重市場半導體芯片。
“雖然我們對業務業務復興計劃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但通過我們今天宣布的行動,在強調規模的這個產業之中,我們認為有進一步增強業務和使股東價值最大化的機會。”飛利浦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erard Kleisterlee在聲明中表示。
Kleisterlee在網絡廣播(webcast)中警告觀察家,不要只猜測其半導體部門可能被出售或者在股票市場上市。
Kleisterlee暗示,進行合并的可能性也很大,以擴大半導體部門的規模,但這只是眾多戰略可能性之一。Kleisterlee指出,飛利浦將繼續推行輕資產策略,以及逐漸減持臺積電的股權。
一位金融分析師提到了與英飛凌和意法半導體合并的可能性,Kleisterlee拒絕直接評論,他還暗示,已開始戰略談判,但他拒絕透露具體與哪些公司在談判。Kleisterlee對此表示,戰略選擇將基于飛利浦半導體的四個重點領域:移動與個人,家庭,汽車與標識,多市場半導體芯片。他說:“這些領域中對合并策略感興趣的廠商,將是潛在的合并伙伴。”
Kleisterlee還強調:“在未來五年內,半導體產業將出現整合。我們想成為這方面的先行者。”
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2005年初步數據,2004年排名第9的飛利浦半導體跌至第11位——在過去25年來,這是飛利浦半導體第五次跌出前10位。上一次飛利浦半導體跌出前10位是2000年,當時它也是位列第11位。而同在歐洲的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科技同樣表現不佳,前者銷售收入僅增長7%,而后者更是下跌-7.5%。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國際電子商情
來源:國際電子商情
本文鏈接:飛利浦可能分拆半導體業務,并與ST和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12/20051219103026.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12/200512191030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