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包括電子電源和化學物理電源,本文主要介紹電子電源。電子電源就是對公用電網或某種電能進行變換和控制,向各種用電負載提供優質電能的供電設備,有 AC-AC變換,DC-DC變換,AC-DC變換,DC-AC變換。電子電源涉及的范圍有多大,業內人士說法不一,本文對此不作討論,重點介紹中小功率的電源設備。為了敘述方便,以下簡稱電源。
由于電源產品應用的廣泛性,電源市場的統計比較困難。國外有的利用功率器件的生產推算電源的產量。在中國銷售的功率器件以及電源產品相當部分從國外進口,而且銷售渠道很多,因此國內電源市場的統計更加困難,本文提供的情況僅供參考。
中國電源產業的發展歷史
中國電源產業的規模可分三個發展階段,根據原電子工業部統計的數據和資料,可以勾畫出大致的發展輪廓。
第一階段為 1976年以前,是中國電源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
解放以前,我國的電源產業基本是空白,僅有蓄電池、干電池的小型企業。 50年代隨著建設了一大批國有企業,隨著電子工業原材料、原器件和整機產業的發展,電源產品也從無到有。1959年有二廠一校生產五種規格1600多臺電源。到1976年,經過17年的發展,已發展到26個工廠,34個品種,52個規格,33000多臺電源。生產單位增長8.7倍,品種規格增長10.4倍,產量增長20.2倍。第一階段從無到有,雖然增長速度較快,電源產業的規模還是很小。
第二階段是 1977-1989年,是中國電源產業初步壯大時期。
這一階段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經濟建設逐步加快,電源產業也逐步進入快速增長期。 1989年電源生產企業已發展到171家,產品規格340多種,年產電源54萬多臺。生產企業數量比1976年增長6.6倍,品種增長10倍,產量增長16.4倍。
在這一階段,隨著電源產業的逐步快速發展,廣大的電源科技工作者急需打破原來的封閉狀態,了解外部世界。自 70年代中期開始,電源科技人員自發組織技術交流,1978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電源技術交流會,1983年成立了中國電源學會,1986年得到國家科委的批準。
第三階段是 1990年至今,是中國電源產業的大發展時期。
這一階段,除原電子工業部系統以外,其他行業和系統,如機械、郵電、鐵路、電力、軍工系統等都有電源開發和生產,特別是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大量涌現,全國有上千家,幾乎遍布全國,出現了一批超億元,甚至超 10億元的電源企業。在這10年之中,大量的國外產品和公司進入國內,并占據了相當份額,加劇了市場競爭。這部分情況,后面詳細分析。
上面是中國電源產業規模的發展,電源技術的發展大致也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50年代是電源整機的創建和仿制時期,主要是仿蘇的電子管直流電源、磁飽和交流電源和仿美、仿歐的電子或磁放大式交流穩壓電源,并逐漸實現了國產化。這個時期的電源體積大、耗能多、效率低,技術水平相當于國際30-50年代的水平。
隨著晶閘管、晶體管技術和產品的發展,電子管直流電源,磁飽和式交流電源逐漸被淘汰,晶閘管電源、晶體管電源、磁放大式交流穩壓電源得到迅速發展,占據了電源市場的統治地位。如 1976年生產的33000多臺電源中,電子管直流電源只有2個規格800多臺,分別占直流電源品種的4 .1%,規格的5.6%,產量的4% 。
全控功率器件的出現促進了電源技術的極大發展。 GTO可使兆瓦級的逆變電源設計簡化,可取代需要強迫換流的晶閘管,目前仍在電源中廣泛應用。功率MOSFET的出現,構成了高頻電力電子技術,開關頻率可達100kHZ以上,并可并聯大電流輸出。IGBT是MOS輸入、雙極性輸出的復合型功率器件,工作頻率與GTR相當,其電壓定額較高。
隨著新型功率器件的出現,脈寬調制( PWM)電路、各種各樣的零電壓、零電流變換的拓撲電路得到廣泛應用。電源產品更加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高效率、高可靠。
由于電源產品應用的廣泛性,電源市場的統計比較困難。國外有的利用功率器件的生產推算電源的產量。在中國銷售的功率器件以及電源產品相當部分從國外進口,而且銷售渠道很多,因此國內電源市場的統計更加困難,本文提供的情況僅供參考。
中國電源產業的發展歷史
中國電源產業的規模可分三個發展階段,根據原電子工業部統計的數據和資料,可以勾畫出大致的發展輪廓。
第一階段為 1976年以前,是中國電源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
解放以前,我國的電源產業基本是空白,僅有蓄電池、干電池的小型企業。 50年代隨著建設了一大批國有企業,隨著電子工業原材料、原器件和整機產業的發展,電源產品也從無到有。1959年有二廠一校生產五種規格1600多臺電源。到1976年,經過17年的發展,已發展到26個工廠,34個品種,52個規格,33000多臺電源。生產單位增長8.7倍,品種規格增長10.4倍,產量增長20.2倍。第一階段從無到有,雖然增長速度較快,電源產業的規模還是很小。
第二階段是 1977-1989年,是中國電源產業初步壯大時期。
這一階段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經濟建設逐步加快,電源產業也逐步進入快速增長期。 1989年電源生產企業已發展到171家,產品規格340多種,年產電源54萬多臺。生產企業數量比1976年增長6.6倍,品種增長10倍,產量增長16.4倍。
在這一階段,隨著電源產業的逐步快速發展,廣大的電源科技工作者急需打破原來的封閉狀態,了解外部世界。自 70年代中期開始,電源科技人員自發組織技術交流,1978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電源技術交流會,1983年成立了中國電源學會,1986年得到國家科委的批準。
第三階段是 1990年至今,是中國電源產業的大發展時期。
這一階段,除原電子工業部系統以外,其他行業和系統,如機械、郵電、鐵路、電力、軍工系統等都有電源開發和生產,特別是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大量涌現,全國有上千家,幾乎遍布全國,出現了一批超億元,甚至超 10億元的電源企業。在這10年之中,大量的國外產品和公司進入國內,并占據了相當份額,加劇了市場競爭。這部分情況,后面詳細分析。
上面是中國電源產業規模的發展,電源技術的發展大致也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50年代是電源整機的創建和仿制時期,主要是仿蘇的電子管直流電源、磁飽和交流電源和仿美、仿歐的電子或磁放大式交流穩壓電源,并逐漸實現了國產化。這個時期的電源體積大、耗能多、效率低,技術水平相當于國際30-50年代的水平。
隨著晶閘管、晶體管技術和產品的發展,電子管直流電源,磁飽和式交流電源逐漸被淘汰,晶閘管電源、晶體管電源、磁放大式交流穩壓電源得到迅速發展,占據了電源市場的統治地位。如 1976年生產的33000多臺電源中,電子管直流電源只有2個規格800多臺,分別占直流電源品種的4 .1%,規格的5.6%,產量的4% 。
全控功率器件的出現促進了電源技術的極大發展。 GTO可使兆瓦級的逆變電源設計簡化,可取代需要強迫換流的晶閘管,目前仍在電源中廣泛應用。功率MOSFET的出現,構成了高頻電力電子技術,開關頻率可達100kHZ以上,并可并聯大電流輸出。IGBT是MOS輸入、雙極性輸出的復合型功率器件,工作頻率與GTR相當,其電壓定額較高。
隨著新型功率器件的出現,脈寬調制( PWM)電路、各種各樣的零電壓、零電流變換的拓撲電路得到廣泛應用。電源產品更加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高效率、高可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本文鏈接:中國電源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分析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3/200531792639.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3/2005317926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