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福建電信和中興通訊共同舉辦的“NGN未來之路泉州現場研討會”在福建泉州召開。會上,由中興通訊為泉州電信承建的“彈性接入層網絡”得到了與會的運營商和電信專家的高度評價。他們認為,泉州電信“彈性接入層網絡”的成功運營是接入層網絡向NGN演進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為固網運營商轉型指明了新的方向。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需求的變化,固網運營商已經將提高網絡運維效率,增加業務收入,完成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而用戶在業務需求上體現出的個性化、多元化特點,不僅對運營商提供業務的速度,而且對提供業務的多樣性以及業務嵌套等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自2002年開始,泉州電信就把握了通信行業轉型的大趨勢,選擇中興通訊具有寬窄帶一體化接入能力的綜合接入網MSAN進行彈性接入層網絡建設,使泉州電信的接入層網絡在滿足用戶業務需求、提升運營收益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被業內稱為開創NGN成功之路的“泉州模式”。
中興通訊“彈性接入層網絡” 解決方案,是指可以實現語音、數據、多媒體業務綜合接入的具有彈性的綜合接入層網絡。彈性接入層網絡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泉州電信同時擁有豐富的PSTN網絡資源以及寬帶城域網資源的優勢,另一方面也使現有的接入層網絡具有向NGN網絡平滑升級過渡的能力,為后期泉州電信進行基于軟交換技術的NGN網絡建設打下基礎。
中興通訊網絡事業部副總經理黃達斌介紹:“彈性接入層網絡可以使運營商在接入層網絡建設時,能夠根據網絡發展和用戶業務接入的需要,靈活地進行業務的提供和網絡的建設。同時,作為接入層網絡建設的重要設備,MSAN、MSAG以及EPON/GPON對今后接入層網絡技術的變化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即使需要對網絡進行調整,接入層網絡也可以在改動最小的情況下完成接入層網絡的調整!
憑借對電信市場獨特的認識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刻了解,中興通訊于1997年在湖南益陽建成了國內首個投入商業運營的綜合業務接入網,“益陽模式”一舉奠定中興接入網創始者和領導者的地位。截至2004年底,中興通訊交換接入產品在全球得到了廣泛應用,累計容量超過1億線。其中,中興彈性接入層網絡及ZXA10 MSAN綜合接入網自從2004年大規模商用以來,全球網上容量已經近500萬線,成為全球新一代接入網領域的領跑企業。而“泉州模式”的成功,不僅是接入層網絡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更將成為接入層網絡邁向NGN的新起點。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需求的變化,固網運營商已經將提高網絡運維效率,增加業務收入,完成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而用戶在業務需求上體現出的個性化、多元化特點,不僅對運營商提供業務的速度,而且對提供業務的多樣性以及業務嵌套等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自2002年開始,泉州電信就把握了通信行業轉型的大趨勢,選擇中興通訊具有寬窄帶一體化接入能力的綜合接入網MSAN進行彈性接入層網絡建設,使泉州電信的接入層網絡在滿足用戶業務需求、提升運營收益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被業內稱為開創NGN成功之路的“泉州模式”。
中興通訊“彈性接入層網絡” 解決方案,是指可以實現語音、數據、多媒體業務綜合接入的具有彈性的綜合接入層網絡。彈性接入層網絡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泉州電信同時擁有豐富的PSTN網絡資源以及寬帶城域網資源的優勢,另一方面也使現有的接入層網絡具有向NGN網絡平滑升級過渡的能力,為后期泉州電信進行基于軟交換技術的NGN網絡建設打下基礎。
中興通訊網絡事業部副總經理黃達斌介紹:“彈性接入層網絡可以使運營商在接入層網絡建設時,能夠根據網絡發展和用戶業務接入的需要,靈活地進行業務的提供和網絡的建設。同時,作為接入層網絡建設的重要設備,MSAN、MSAG以及EPON/GPON對今后接入層網絡技術的變化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即使需要對網絡進行調整,接入層網絡也可以在改動最小的情況下完成接入層網絡的調整!
憑借對電信市場獨特的認識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刻了解,中興通訊于1997年在湖南益陽建成了國內首個投入商業運營的綜合業務接入網,“益陽模式”一舉奠定中興接入網創始者和領導者的地位。截至2004年底,中興通訊交換接入產品在全球得到了廣泛應用,累計容量超過1億線。其中,中興彈性接入層網絡及ZXA10 MSAN綜合接入網自從2004年大規模商用以來,全球網上容量已經近500萬線,成為全球新一代接入網領域的領跑企業。而“泉州模式”的成功,不僅是接入層網絡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更將成為接入層網絡邁向NGN的新起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泉州模式”開創NGN成功之路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8/200585155719.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8/2005851557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