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立制作所6日宣布,這家公司下屬的中央研究所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最薄的非接觸型IC芯片,并已成功確認了這種芯片的工作性能。
日立制作所發布的新聞公報說,該芯片長和寬分別為0.15毫米,厚僅7.5微米。它通過外部天線接收2.45G赫茲的微波,將微波轉換為能量,再以無線方式發送128比特的固有號碼。
在新型芯片的制造過程中,數據被寫入只讀存儲器(ROM),號碼不能被改寫,確保了高保真度。該芯片具有尺寸小和厚度薄的特征,有望廣泛應用于有價證券、各種證明文件等與信息安全相關的紙質物品,并在交通、跟蹤和物流管理等領域發揮作用。
這種新型芯片采用了硅晶絕緣體(SOI)工藝,即先在硅基板上形成絕緣層和單晶體硅層,再在這種硅晶絕緣體基板上形成晶體管。晶體管周圍因為有絕緣層包裹,即使排列非常密集,信號也不會互相干擾。而以往的芯片為了防止元件間互相干擾引發錯誤,需要設置較寬的元件隔離帶,從而影響了芯片尺寸的縮小。另外,新型芯片上回路形成后,研發人員從硅晶絕緣體基板背面將硅層完全削去,使芯片比以往的產品更薄。
日立制作所發布的新聞公報說,該芯片長和寬分別為0.15毫米,厚僅7.5微米。它通過外部天線接收2.45G赫茲的微波,將微波轉換為能量,再以無線方式發送128比特的固有號碼。
在新型芯片的制造過程中,數據被寫入只讀存儲器(ROM),號碼不能被改寫,確保了高保真度。該芯片具有尺寸小和厚度薄的特征,有望廣泛應用于有價證券、各種證明文件等與信息安全相關的紙質物品,并在交通、跟蹤和物流管理等領域發揮作用。
這種新型芯片采用了硅晶絕緣體(SOI)工藝,即先在硅基板上形成絕緣層和單晶體硅層,再在這種硅晶絕緣體基板上形成晶體管。晶體管周圍因為有絕緣層包裹,即使排列非常密集,信號也不會互相干擾。而以往的芯片為了防止元件間互相干擾引發錯誤,需要設置較寬的元件隔離帶,從而影響了芯片尺寸的縮小。另外,新型芯片上回路形成后,研發人員從硅晶絕緣體基板背面將硅層完全削去,使芯片比以往的產品更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新華網
來源:新華網
本文鏈接:日本開發出世界最小最薄的非接觸型IC芯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2/2006279591.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2/20062795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