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時代多普達因何不同
2006/3/14 14:13:52
南京銀線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多普達總裁楊興平自2002年以來,每個月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時間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但他并不介意要常常來北京拜訪這些關系到多普達命運的合作伙伴——將多普達產品真正推上“金字塔頂端”的中國移動,還有英特爾和微軟。正是與它們的緊密合作,多普達在2005年國內其它手機企業嘗盡艱辛的時候,不但實現了盈利,而且利潤增幅超出預期。
當國內所有手機廠商提出“決勝終端”,追求規模,低價競爭的時候,楊興平并沒有強求多普達實現多大銷量,而是尋找品牌定位與戰略合作的新模式。這位在手機中展示《英雄》拍攝花絮的企業家,似乎更愿意將精力放在市場推廣前期的策劃上。
當初“劍走偏鋒”地選擇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Window Mobile,就是因為楊興平堅信,多普達所倡導的4C融合(通訊、計算機、消費電子,加上內容)的新型產業,規模一定會超過任何一個傳統單一產業,而中國會是最大的市場。手機廠商的低價策略既不會持久,也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2004年,多普達營業額達到4億元,出貨量近20萬臺,確實走出了一條與其他手機廠家完全不同的路。
訪談
經濟觀察報:當時在NOKIA 等的操作系統大行其道的時候,多普達卻選擇還沒有多大市場份額的微軟Windows Mobile for Pocker PC操作系統。多普達為何如此選擇?
楊興平:選擇微軟操作系統的根本原因是,微軟基于PC應用的操作系統在未來移動商務上有巨大的應用前景。未來4C融合的多媒體無線終端的核心應該是電腦,而不是通訊、MP3或電視,選擇微軟恐怕是最合適的,而且我沒有辦法找到另外一個更好、更穩定的操作系統。
經濟觀察報:現在多普達幾乎是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手機中最成功的一個品牌,是否得到了微軟更多的支持?
楊興平:微軟對多普達是非常重視的,但我們對他們市場推廣的幫助遠遠超過他們對我們的投入。在中國對我們幫助最大的是中國移動,無論是品牌宣傳還是廣告,中國移動有時是上億元的投入。
經濟觀察報:在中國,很多手機廠商都認為運營商是很難打交道的,但多普達卻成為中國移動的第一家戰略合作伙伴,一起成功策劃了大量的市場推廣活動,多普達是怎樣做到的?
楊興平:中國移動的管理者首先知道某些想法是否值得支持。客戶,尤其是高端商務用戶,是掌握在運營商手里的。我們首先要有理念,其次才推廣產品。
由于和中國移動的成功合作,高端用戶普遍認可了多普達。現在很多運營商都主動與多普達談合作,因為大量數據業務的建立,有利于運營商在3G時代到來之前,贏得更大用戶市場。
經濟觀察報:多普達在過去幾年沒有受到國內手機市場低價競爭的影響,但隨著3G的呼聲越來越高,您如何看待3G時代將給多普達帶來的機會?
楊興平:最近幾年是通訊產業的低潮期,多普達還算比較幸運。至少沒有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當然這樣的優勢是短期的,也是有限的。我們希望3G時代盡快來臨,這恰恰能體現多普達的優勢。我們會進一步融合微軟和移動的資源,共同尋找一些突破口,比如行業市場。
經濟觀察報:目前3G牌照遲遲未發,對多普達的發展是否有影響?
楊興平:多普達現在已經開始3G手機的測試,但3G牌照遲遲不能發放,所以產業環境并不是非常有利,主要是多普達的產品價值不能更好地體現。如果兩年前開始推廣3G應用,那多普達有可能達到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規模。
目前3G在中國沒有很好的成功的案例。在推動內容、終端、運營商的整合方面,我們仍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這個時期對多普達是非常難熬的,因為別的企業將有機會縮短與多普達之間的差距。
經濟觀察報:當在3G牌照發放之后,有些企業甚至有機會重新迎頭趕上,多普達打算怎么熬過目前這個階段?
楊興平:光有好的想法和技術還遠遠不夠,時機特別重要。我認為多普達有點生不逢時,我們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有準備,但時機對多普達并沒有太多優勢。目前多普達的戰略方向和贏利模式很難做得更好,我們所能做的應該就是等待。
經濟觀察報:要等待多久3G應用才會進入爆發期?
楊興平:理想的應該是3-5年。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3G或許會在北京率先應用。
楊興平 博士
多普達通訊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1987年獲得加州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89年以優秀的成績獲得加州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95年,任Bravanta 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TO);2002年4月,回國創立多普達通訊有限公司。
當國內所有手機廠商提出“決勝終端”,追求規模,低價競爭的時候,楊興平并沒有強求多普達實現多大銷量,而是尋找品牌定位與戰略合作的新模式。這位在手機中展示《英雄》拍攝花絮的企業家,似乎更愿意將精力放在市場推廣前期的策劃上。
當初“劍走偏鋒”地選擇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Window Mobile,就是因為楊興平堅信,多普達所倡導的4C融合(通訊、計算機、消費電子,加上內容)的新型產業,規模一定會超過任何一個傳統單一產業,而中國會是最大的市場。手機廠商的低價策略既不會持久,也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2004年,多普達營業額達到4億元,出貨量近20萬臺,確實走出了一條與其他手機廠家完全不同的路。
訪談
經濟觀察報:當時在NOKIA 等的操作系統大行其道的時候,多普達卻選擇還沒有多大市場份額的微軟Windows Mobile for Pocker PC操作系統。多普達為何如此選擇?
楊興平:選擇微軟操作系統的根本原因是,微軟基于PC應用的操作系統在未來移動商務上有巨大的應用前景。未來4C融合的多媒體無線終端的核心應該是電腦,而不是通訊、MP3或電視,選擇微軟恐怕是最合適的,而且我沒有辦法找到另外一個更好、更穩定的操作系統。
經濟觀察報:現在多普達幾乎是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手機中最成功的一個品牌,是否得到了微軟更多的支持?
楊興平:微軟對多普達是非常重視的,但我們對他們市場推廣的幫助遠遠超過他們對我們的投入。在中國對我們幫助最大的是中國移動,無論是品牌宣傳還是廣告,中國移動有時是上億元的投入。
經濟觀察報:在中國,很多手機廠商都認為運營商是很難打交道的,但多普達卻成為中國移動的第一家戰略合作伙伴,一起成功策劃了大量的市場推廣活動,多普達是怎樣做到的?
楊興平:中國移動的管理者首先知道某些想法是否值得支持。客戶,尤其是高端商務用戶,是掌握在運營商手里的。我們首先要有理念,其次才推廣產品。
由于和中國移動的成功合作,高端用戶普遍認可了多普達。現在很多運營商都主動與多普達談合作,因為大量數據業務的建立,有利于運營商在3G時代到來之前,贏得更大用戶市場。
經濟觀察報:多普達在過去幾年沒有受到國內手機市場低價競爭的影響,但隨著3G的呼聲越來越高,您如何看待3G時代將給多普達帶來的機會?
楊興平:最近幾年是通訊產業的低潮期,多普達還算比較幸運。至少沒有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當然這樣的優勢是短期的,也是有限的。我們希望3G時代盡快來臨,這恰恰能體現多普達的優勢。我們會進一步融合微軟和移動的資源,共同尋找一些突破口,比如行業市場。
經濟觀察報:目前3G牌照遲遲未發,對多普達的發展是否有影響?
楊興平:多普達現在已經開始3G手機的測試,但3G牌照遲遲不能發放,所以產業環境并不是非常有利,主要是多普達的產品價值不能更好地體現。如果兩年前開始推廣3G應用,那多普達有可能達到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規模。
目前3G在中國沒有很好的成功的案例。在推動內容、終端、運營商的整合方面,我們仍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這個時期對多普達是非常難熬的,因為別的企業將有機會縮短與多普達之間的差距。
經濟觀察報:當在3G牌照發放之后,有些企業甚至有機會重新迎頭趕上,多普達打算怎么熬過目前這個階段?
楊興平:光有好的想法和技術還遠遠不夠,時機特別重要。我認為多普達有點生不逢時,我們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有準備,但時機對多普達并沒有太多優勢。目前多普達的戰略方向和贏利模式很難做得更好,我們所能做的應該就是等待。
經濟觀察報:要等待多久3G應用才會進入爆發期?
楊興平:理想的應該是3-5年。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3G或許會在北京率先應用。
楊興平 博士
多普達通訊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1987年獲得加州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89年以優秀的成績獲得加州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95年,任Bravanta 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TO);2002年4月,回國創立多普達通訊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3G時代多普達因何不同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14141352.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141413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