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記者從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消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年產千噸多晶硅生產線,目前正緊鑼密鼓地安裝調試,有望在月內進行裝備試驗。“新生產線一旦試驗成功并投產,意味著中國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和太陽能產業將不再受制于人!”公司技術總負責人、教授級高工嚴大洲告訴記者。
去年記者曾在該公司采訪,剛見到多晶硅成品時,它的外形就像一根碗口粗的U形“鋁棒”,灰撲撲的毫不起眼。嚴工告訴記者,這根“鋁棒”重100公斤,每公斤售價為90到100美元,他開玩笑說:“扛一根回家,等于搬回一輛桑塔納。”據介紹,公司現有生產線上可同時進行12對棒的循環生產,相當于一個小“金礦”。
多晶硅的身價一年前還在每公斤20美元左右,緣何突然暴漲?“目前全球能源緊張問題是多晶硅受重視的主要原因。”嚴工說,“從長遠看,太陽能、風能是解決未來能源制約的最好途徑,而多晶硅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基礎原材料。”
他列出一組事例:全球太陽能電池已連續四五年以30%的速度遞增,今年能否保持速度完全依賴多晶硅的原料供應;去年全球共“吃”掉了3000噸多晶硅庫存,僅中國就有2800噸的需求;由于多晶硅還是制造半導體硅單晶的重要原材料,它的嚴重短缺,已極大影響到全球集成電路及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我們的產品還沒生產出來就被訂購一空,連邊角料也被搶得干干凈凈。”
這使得我國多晶硅技術發展也頗受波折:前些年國內一度有人視自主研發該技術“無用”,認為直接購買國外產品就可滿足需求。然而短短幾年的市場劇變,使人們看清了在尖端領域不能掌握核心技術的巨大危機。
“幸運的是,我們的研究堅持了下來。”嚴工透露,制造多晶硅的技術并不難,但要將其產業化,關鍵在于生產中的物料循環使用和綜合能耗,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究,我國現在已掌握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打破了三國壟斷。也正因為此,科技部批準由該公司實施國家“863”計劃項目“24對棒多晶硅還原爐裝置技術研究”課題,目前多晶硅年生產能力已達300噸,為建設年產千噸多晶硅生產線奠定了良好基礎。
去年記者曾在該公司采訪,剛見到多晶硅成品時,它的外形就像一根碗口粗的U形“鋁棒”,灰撲撲的毫不起眼。嚴工告訴記者,這根“鋁棒”重100公斤,每公斤售價為90到100美元,他開玩笑說:“扛一根回家,等于搬回一輛桑塔納。”據介紹,公司現有生產線上可同時進行12對棒的循環生產,相當于一個小“金礦”。
多晶硅的身價一年前還在每公斤20美元左右,緣何突然暴漲?“目前全球能源緊張問題是多晶硅受重視的主要原因。”嚴工說,“從長遠看,太陽能、風能是解決未來能源制約的最好途徑,而多晶硅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基礎原材料。”
他列出一組事例:全球太陽能電池已連續四五年以30%的速度遞增,今年能否保持速度完全依賴多晶硅的原料供應;去年全球共“吃”掉了3000噸多晶硅庫存,僅中國就有2800噸的需求;由于多晶硅還是制造半導體硅單晶的重要原材料,它的嚴重短缺,已極大影響到全球集成電路及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我們的產品還沒生產出來就被訂購一空,連邊角料也被搶得干干凈凈。”
這使得我國多晶硅技術發展也頗受波折:前些年國內一度有人視自主研發該技術“無用”,認為直接購買國外產品就可滿足需求。然而短短幾年的市場劇變,使人們看清了在尖端領域不能掌握核心技術的巨大危機。
“幸運的是,我們的研究堅持了下來。”嚴工透露,制造多晶硅的技術并不難,但要將其產業化,關鍵在于生產中的物料循環使用和綜合能耗,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究,我國現在已掌握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打破了三國壟斷。也正因為此,科技部批準由該公司實施國家“863”計劃項目“24對棒多晶硅還原爐裝置技術研究”課題,目前多晶硅年生產能力已達300噸,為建設年產千噸多晶硅生產線奠定了良好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河南報業網-河南日報
來源:河南報業網-河南日報
本文鏈接:河南多晶硅:為能源信息產業“撐腰”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1594346.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15943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