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大省,2005年電子信息產業工業生產總值突破9000億元,工業增加值1900億元,出口交貨值6700億元,預計2006年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將成為全省首個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的產業,增加值將突破2000億元。廣東電子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為廣東半導體產業的騰飛培育了土壤,如今,廣東又在積極借勢“泛珠三角”(9+2)區域合作模式,并依托新一輪海外風險投資的潮流提升珠三角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縮小與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的差距。
筑實設計基地
專家指出,珠三角半導體產業的重點發展是進一步打造IC設計基地,以IC設計引領珠三角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而這也符合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因為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設計業所占份額在擴大。
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集成電路(IC)產業總產量約300億塊,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6.7%,銷售收入約750億元,同比增長37.5%。預計2006年將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增長態勢,產量將達到420億塊,銷售額將達1020億元。
快速發展中的IC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并逐步向國外先進標準靠攏。過去幾年,中國人在半導體領域走低成本戰略發展道路,首先發展封裝測試,去年以來,IC產業結構改善,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封裝業在整個IC產業鏈總值中的比例下降,而IC設計業、IC晶圓制造業發展迅猛。2005年中國IC封裝測試業收入約340億元,同比增長約20.3%;而IC設計業和IC晶圓業的收入分別約為131億元和280億元,同比增長60.8%和54.5%。封裝測試在產業鏈總值中占45.3%,較之去年的51.8%有所下降;而IC設計業和IC制造業的產值分別占到17.5%和37.2%。業內人士指出,盡管目前IC封裝測試業仍然是IC產業鏈中的“老大”,但三業結構已逐步向國外先進標準靠攏,產業結構趨于合理。
珠三角目前有一個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基地,兩個省級設計基地。
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是我國7個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始建于2002年,投資1.5億元,現已建成一定規模的EDA公共技術平臺,測試試驗中心及人才培訓、MPW(多項目晶圓)、IP庫交易服務等一系列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還聚集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水平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華為、中興、聯想、長城、TCL、創維等大企業和一些跨國公司已形成產業群落。
廣州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由廣東省科技廳、廣州市科技局和華南理工大學共同建設,于2003年底正式啟用。這是繼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后廣東省又一個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它的建成對實現廣東省引進和設計開發并舉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提升珠三角地區的工藝現代化水平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珠海新經濟資源開發港是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之一,也是廣東省集成電路設計和生產基地,目前珠海炬力、科廣、順豐、建榮等多家半導體設計公司已進駐經濟港。
設計檔次有待提高
廣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何濤說,產業基地的建設對許多初創型公司進行孵化,為他們提供集成電路設計環境的軟、硬件及測試服務,并成功地實施了MPW計劃,給初創和已獲成功的企業開發產品提供了必要手段。
設計基地的建設培育出像炬力這樣的龍頭企業。目前炬力銷售收入已突破12億元,在全國十大設計公司中排名第一,其設計生產的MP3芯片已占全球市場的40%,國際市場排名第二。中興微電子則成為完全掌握大規模深亞微米級數字IC設計技術、SoC設計技術、模擬和數模混合IC設計技術的通信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其設計條件與國外先進的IC公司相當,設計規范與產業鏈中的上、下游國內外公司完全接軌。
據何濤介紹,珠三角地區180多家設計企業開發成功并批量生產的集成電路產品主要采用0.35微米/0.25微米/0.13微米的制造工藝,工藝范圍涉及CMOS、Bipolar、BiCMOS、BCD等多種工藝技術領域。產品主體為音響電路、模擬電路等標準系列傳統產品或中低檔產品,并占設計業銷售收入的半壁江山。這說明設計產品檔次還有待提高,也說明設計業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何濤說,廣東省集成電路設計業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設計和設計服務在內的IC設計產業鏈,但與全國IC設計業相比,設計銷售收入和增長速度還有待提高。在過去幾年,制造業和封裝測試業是帶動IC業增長的絕對主力,近年來設計業增長速度遠高于制造和封裝業。依靠設計業帶動IC產業的增長,這對于制造業不夠發達而設計業條件較好的廣東來說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要實現集成電路產業的持續發展必須發揮設計業的龍頭作用。
IC制造亟待補課
何濤坦陳,廣東省IC制造業與長三角及京津環渤海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2000年以來我國在內地共建設了10條8英寸生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這些代表中國半導體水平的生產線全都分布在長三角和京津地區,而且尚有若干條在建的和籌建的8英寸、12英寸線和數十條6英寸以下的生產線絕大部分也在京滬地區。廣東省現有4英寸、5英寸和6英寸線各一條,在建的5英寸-8英寸Si-Ge(鍺硅)生產線一條。
珠海南科集團是從事高技術集成電路生產的企業,業務涉及晶圓制造、晶片拋光、集成電路設計、芯片測試與封裝,是珠三角地區首家6英寸集成電路制造公司,生產規模為月產6英寸晶圓25000片,其1.2微米金屬柵和0.6微米IC芯片工藝先進,主要生產消費類集成電路芯片和電腦周邊產品集成電路、功率器件等系列產品200余種。
深圳深愛半導體有限公司是國內分立器件的主要企業,具有月產4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4萬片、月產5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2萬片及封裝各類功率半導體器件3千萬只的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應用于綠色節能照明、開關電源等領域的功率晶體管和高反壓管、肖特基二極管等產品。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越來越多的高速復雜智能系統需求,高性能芯片運算的速度、I/O密度和功耗都在不斷提高,促使封裝技術向高密度、信號阻抗匹配和良好的熱耗散性能的方向發展。深圳賽意法微電子公司是引進先進設備采用國外經營模式的大型半導體封裝企業,它采用先進的BGA(秋柵陣列)封裝技術以滿足客戶高速、復雜、智能的封裝要求。
筑實設計基地
專家指出,珠三角半導體產業的重點發展是進一步打造IC設計基地,以IC設計引領珠三角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而這也符合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因為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設計業所占份額在擴大。
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集成電路(IC)產業總產量約300億塊,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6.7%,銷售收入約750億元,同比增長37.5%。預計2006年將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增長態勢,產量將達到420億塊,銷售額將達1020億元。
快速發展中的IC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并逐步向國外先進標準靠攏。過去幾年,中國人在半導體領域走低成本戰略發展道路,首先發展封裝測試,去年以來,IC產業結構改善,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封裝業在整個IC產業鏈總值中的比例下降,而IC設計業、IC晶圓制造業發展迅猛。2005年中國IC封裝測試業收入約340億元,同比增長約20.3%;而IC設計業和IC晶圓業的收入分別約為131億元和280億元,同比增長60.8%和54.5%。封裝測試在產業鏈總值中占45.3%,較之去年的51.8%有所下降;而IC設計業和IC制造業的產值分別占到17.5%和37.2%。業內人士指出,盡管目前IC封裝測試業仍然是IC產業鏈中的“老大”,但三業結構已逐步向國外先進標準靠攏,產業結構趨于合理。
珠三角目前有一個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基地,兩個省級設計基地。
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是我國7個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始建于2002年,投資1.5億元,現已建成一定規模的EDA公共技術平臺,測試試驗中心及人才培訓、MPW(多項目晶圓)、IP庫交易服務等一系列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還聚集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水平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華為、中興、聯想、長城、TCL、創維等大企業和一些跨國公司已形成產業群落。
廣州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由廣東省科技廳、廣州市科技局和華南理工大學共同建設,于2003年底正式啟用。這是繼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后廣東省又一個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它的建成對實現廣東省引進和設計開發并舉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提升珠三角地區的工藝現代化水平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珠海新經濟資源開發港是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之一,也是廣東省集成電路設計和生產基地,目前珠海炬力、科廣、順豐、建榮等多家半導體設計公司已進駐經濟港。
設計檔次有待提高
廣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何濤說,產業基地的建設對許多初創型公司進行孵化,為他們提供集成電路設計環境的軟、硬件及測試服務,并成功地實施了MPW計劃,給初創和已獲成功的企業開發產品提供了必要手段。
設計基地的建設培育出像炬力這樣的龍頭企業。目前炬力銷售收入已突破12億元,在全國十大設計公司中排名第一,其設計生產的MP3芯片已占全球市場的40%,國際市場排名第二。中興微電子則成為完全掌握大規模深亞微米級數字IC設計技術、SoC設計技術、模擬和數模混合IC設計技術的通信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其設計條件與國外先進的IC公司相當,設計規范與產業鏈中的上、下游國內外公司完全接軌。
據何濤介紹,珠三角地區180多家設計企業開發成功并批量生產的集成電路產品主要采用0.35微米/0.25微米/0.13微米的制造工藝,工藝范圍涉及CMOS、Bipolar、BiCMOS、BCD等多種工藝技術領域。產品主體為音響電路、模擬電路等標準系列傳統產品或中低檔產品,并占設計業銷售收入的半壁江山。這說明設計產品檔次還有待提高,也說明設計業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何濤說,廣東省集成電路設計業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設計和設計服務在內的IC設計產業鏈,但與全國IC設計業相比,設計銷售收入和增長速度還有待提高。在過去幾年,制造業和封裝測試業是帶動IC業增長的絕對主力,近年來設計業增長速度遠高于制造和封裝業。依靠設計業帶動IC產業的增長,這對于制造業不夠發達而設計業條件較好的廣東來說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要實現集成電路產業的持續發展必須發揮設計業的龍頭作用。
IC制造亟待補課
何濤坦陳,廣東省IC制造業與長三角及京津環渤海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2000年以來我國在內地共建設了10條8英寸生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這些代表中國半導體水平的生產線全都分布在長三角和京津地區,而且尚有若干條在建的和籌建的8英寸、12英寸線和數十條6英寸以下的生產線絕大部分也在京滬地區。廣東省現有4英寸、5英寸和6英寸線各一條,在建的5英寸-8英寸Si-Ge(鍺硅)生產線一條。
珠海南科集團是從事高技術集成電路生產的企業,業務涉及晶圓制造、晶片拋光、集成電路設計、芯片測試與封裝,是珠三角地區首家6英寸集成電路制造公司,生產規模為月產6英寸晶圓25000片,其1.2微米金屬柵和0.6微米IC芯片工藝先進,主要生產消費類集成電路芯片和電腦周邊產品集成電路、功率器件等系列產品200余種。
深圳深愛半導體有限公司是國內分立器件的主要企業,具有月產4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4萬片、月產5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2萬片及封裝各類功率半導體器件3千萬只的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應用于綠色節能照明、開關電源等領域的功率晶體管和高反壓管、肖特基二極管等產品。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越來越多的高速復雜智能系統需求,高性能芯片運算的速度、I/O密度和功耗都在不斷提高,促使封裝技術向高密度、信號阻抗匹配和良好的熱耗散性能的方向發展。深圳賽意法微電子公司是引進先進設備采用國外經營模式的大型半導體封裝企業,它采用先進的BGA(秋柵陣列)封裝技術以滿足客戶高速、復雜、智能的封裝要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中國電子報
來源:中國電子報
本文鏈接:珠三角:中國半導體產業第三極?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6/200661610117.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6/2006616101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