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INTEL與AMD兩大處理器巨頭推出了新款的雙核心產品,新一代的電源規范ATX 12V 2.2也隨之而出。目前,市場上已經有部分廠家推出了基于2.2規范的電源產品。那么,2.2規范產品又有什么特色呢?比起大家已經熟悉了的2.0規范產品又有什么改變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
最新的ATX12V 2.2規范依然沿用了2.0規范中的雙路12V輸出設計,只不過是在部分指標上有了進一步提高。具體改變在規范中Intel也已經給了說明,其中較為重點地改變有:增加了最新規格的輸出規范并且給出負載交叉圖、加強了3.3V與5V的輸出能力、削弱了12V的持續供電能力等。
新規范制定了更高的功率
為了滿足新一代大功耗配件的需要,2.2規范中加入了450W的輸出規范。在負載交叉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新版本的450W電源,雙路12V最大聯合輸出功率可以達到400W。如此大功率輸出,不論是應付何種高端平臺都已不在話下。
或許有的朋友會問,在2.2版規范沒有推出時甚至電源還停留在單路12V輸出時也有廠家推出450W或者更高功率的電源呀,他們又是怎么做出來的呢?其實,Intel的規范僅僅是給廠家提出了一個設計建議,廠家在推出產品時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調整。Intel的規范不僅會考慮到電源的輸出能力還會考慮到安全電器性,正如規范中要求一款電源單路12V輸出不得大于240VA的道理一樣。如果廠家自行推出了超過規范中規格定義的產品,那么則不能稱之為符合ATX 12V XX規范。
環保問題Intel也是相當重視
節能概念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一點在ATX 12V 2.2版規范中也有所提及。
衡量一款電源是否夠環保,我們主要要看的是這款電源的轉換效率如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款電源要想提高轉換效率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加裝主動PFC電路。其實,對于一款電源來講雖然PFC電路對其轉換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但電源內部的整體設計將會更多的影響轉換效率。從原理上看,主動PFC電路本身損耗的電能比起被動PFC電路更高,從而直接降低了電源的轉換效率,因為有更多的電能并沒有被實際負載利用上。PFC電路所調節的功率因數,是給電廠節省了電能,而并沒有真正給用戶節省。轉換效率與PFC電路并沒有直接關系,電源內部設計的合理性與用料的檔次才決定了轉換效率的高低。
言歸正傳,在最新的ATX 12V 2.2規范中Intel進一步提高了電源的轉換效率。不過,通過規范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改變最大當屬電源在輕載時候的轉換效率,而典型負載和滿載情況下改變卻是很少,看來要想進一步提高電源的轉換效率就目前科技水平的確已經很難。
新規范真的是提高了12V輸出嗎?
目前部分廠家在宣傳新款電源時,經常會說2.2規范是進一步將電源的12V輸出增高。這種說法正確嗎?下面還是讓我們用Intel的官方資料來解答這個問題。
相對于老款規范2.2版本規范并沒有將12V輸出電流提高,反而是有所降低并且在3.3V與5V上有所提高。的確如此,在ATX 12V 2.2規范中Intel并沒有將12V持續輸出電流提高,反而卻是提升了3.3V與5V持與輸出能力。之所以會這樣,與未來SATA存儲設備大面積普及以及CPU&GPU功耗降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說明那些宣稱2.2規范是將12V電壓提高的電源廠家是在欺騙消費者呢?
通過對比規范中,350W下的負載交叉圖定義。我們不難看出,相比2.0版本,雖然2.2版規范中將12V輸出在最大輸出電流上降低了不少,但在瞬間輸出電流上確有很大提高達到了16.5A(12V2),之所以會有如此提高主要是考慮到Intel與AMD未來主流——多核心處理器。
除了在峰值電流上2.2版有了提高外,在+5VSB上也有了一定提升,由原來的峰值2.5A提高到了3.5A。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除了硬件耗電的增加外會不會還有別的原因呢?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比起還算是主流的2.0版規范,2.2版規范主要就是進行了上述改變。
小結: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2.2版規范主要就是針對2.0版在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而作出的修訂版。在性能參數上更準確,對電腦各配件的功耗分配更符合實際狀況。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保護更多電源制造廠的目的,這個規范還有很多提升余地。實際上,很多高端電源制造廠、品牌早就推出電氣性能更為出色、質量控制更為嚴格的電源產品,甚至有了3路、4路、多路12V輸出。本
對于ATX 12V 2.2版規范,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再結合中國的國情,我們會在今后的測試中完全以2.2規范分配負載。一款標稱ATX2.2的電源,只要測試數據符合標稱值與2.2版規范,即可認為該產品性能合格。
最新的ATX12V 2.2規范依然沿用了2.0規范中的雙路12V輸出設計,只不過是在部分指標上有了進一步提高。具體改變在規范中Intel也已經給了說明,其中較為重點地改變有:增加了最新規格的輸出規范并且給出負載交叉圖、加強了3.3V與5V的輸出能力、削弱了12V的持續供電能力等。
新規范制定了更高的功率
為了滿足新一代大功耗配件的需要,2.2規范中加入了450W的輸出規范。在負載交叉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新版本的450W電源,雙路12V最大聯合輸出功率可以達到400W。如此大功率輸出,不論是應付何種高端平臺都已不在話下。
或許有的朋友會問,在2.2版規范沒有推出時甚至電源還停留在單路12V輸出時也有廠家推出450W或者更高功率的電源呀,他們又是怎么做出來的呢?其實,Intel的規范僅僅是給廠家提出了一個設計建議,廠家在推出產品時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調整。Intel的規范不僅會考慮到電源的輸出能力還會考慮到安全電器性,正如規范中要求一款電源單路12V輸出不得大于240VA的道理一樣。如果廠家自行推出了超過規范中規格定義的產品,那么則不能稱之為符合ATX 12V XX規范。
環保問題Intel也是相當重視
節能概念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一點在ATX 12V 2.2版規范中也有所提及。
衡量一款電源是否夠環保,我們主要要看的是這款電源的轉換效率如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款電源要想提高轉換效率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加裝主動PFC電路。其實,對于一款電源來講雖然PFC電路對其轉換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但電源內部的整體設計將會更多的影響轉換效率。從原理上看,主動PFC電路本身損耗的電能比起被動PFC電路更高,從而直接降低了電源的轉換效率,因為有更多的電能并沒有被實際負載利用上。PFC電路所調節的功率因數,是給電廠節省了電能,而并沒有真正給用戶節省。轉換效率與PFC電路并沒有直接關系,電源內部設計的合理性與用料的檔次才決定了轉換效率的高低。
言歸正傳,在最新的ATX 12V 2.2規范中Intel進一步提高了電源的轉換效率。不過,通過規范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改變最大當屬電源在輕載時候的轉換效率,而典型負載和滿載情況下改變卻是很少,看來要想進一步提高電源的轉換效率就目前科技水平的確已經很難。
新規范真的是提高了12V輸出嗎?
目前部分廠家在宣傳新款電源時,經常會說2.2規范是進一步將電源的12V輸出增高。這種說法正確嗎?下面還是讓我們用Intel的官方資料來解答這個問題。
相對于老款規范2.2版本規范并沒有將12V輸出電流提高,反而是有所降低并且在3.3V與5V上有所提高。的確如此,在ATX 12V 2.2規范中Intel并沒有將12V持續輸出電流提高,反而卻是提升了3.3V與5V持與輸出能力。之所以會這樣,與未來SATA存儲設備大面積普及以及CPU&GPU功耗降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說明那些宣稱2.2規范是將12V電壓提高的電源廠家是在欺騙消費者呢?
通過對比規范中,350W下的負載交叉圖定義。我們不難看出,相比2.0版本,雖然2.2版規范中將12V輸出在最大輸出電流上降低了不少,但在瞬間輸出電流上確有很大提高達到了16.5A(12V2),之所以會有如此提高主要是考慮到Intel與AMD未來主流——多核心處理器。
除了在峰值電流上2.2版有了提高外,在+5VSB上也有了一定提升,由原來的峰值2.5A提高到了3.5A。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除了硬件耗電的增加外會不會還有別的原因呢?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比起還算是主流的2.0版規范,2.2版規范主要就是進行了上述改變。
小結: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2.2版規范主要就是針對2.0版在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而作出的修訂版。在性能參數上更準確,對電腦各配件的功耗分配更符合實際狀況。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保護更多電源制造廠的目的,這個規范還有很多提升余地。實際上,很多高端電源制造廠、品牌早就推出電氣性能更為出色、質量控制更為嚴格的電源產品,甚至有了3路、4路、多路12V輸出。本
對于ATX 12V 2.2版規范,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再結合中國的國情,我們會在今后的測試中完全以2.2規范分配負載。一款標稱ATX2.2的電源,只要測試數據符合標稱值與2.2版規范,即可認為該產品性能合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新一代電源規范 ATX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8/20068229327.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8/200682293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