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阻礙核能發展的幾大障礙
1、核武器的陰影:核武器的毀傷能力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居于首位。
2、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是一直困擾國際社會的兩大核問題。
然而,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談判進程卻仍然充滿變數。在2005年10月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上,各國仍然在就是否應將伊朗核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審議進行著喋喋不休的爭論。國際原子能機構雖然最后通過了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審議的決議,但并沒有規定具體時間。這反映了在如何處理伊朗核問題上國際社會依然存在著明顯差異。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共有441座核電站投入運營,27座正在興建中,還有151座正在立項和可行性研究階段。
3、核安全問題引發歐洲反核運動。歐洲"反核"運動由來已久。在歐洲風起云涌的"反核"浪潮中,歐洲國家紛紛關閉核電站。德國、比利時相繼決定不再建造新的核電站,德國于2000年6月提出要結束嚴重依賴核電的局面,規定核反應堆32年運行壽期到2025年左右將關閉最后一座核電站。瑞典、荷蘭也同樣采取了類似的決定。
但是西歐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如何解決關閉核反應堆、滿足電力需求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矛盾。西歐在水電基本利用殆盡、非水電可再生資源前景不明的情況下,關閉核反應堆勢必要增加石化能源的消費,這將使《京都議定書》的有關承諾成為一紙空文。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顯示,目前全球運行的441座核電站,可提供全球所需電力的16%,而其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只相當于火力發電的15%,因此其造成的溫室效應遠比以燃氣、煤炭為燃料的電站要小。但是,在綠色和平組織的眼里,評判核電并非只有這一個標準,核廢料的處理、核安全問題,以及核在軍事上的毀滅性打擊作用,使核能像一把無柄寶劍,讓人無法得心應手地擁有它。
二、目前核電的經濟性、安全性和不污染性促進了世界核能的發展
隨著世界石油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使人們更加認識到核電在保障能源供應和平抑能源市場價格波動方面的重要作用,核電由此進入迅速發展階段。擁有核電站的國家逐年增多,除前蘇聯、美、英、法等國外,印度、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也建成了一批核電站。核電發展的促發因素很多,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核電的經濟性、安全性和不污染性。
三、能源價格上揚和經濟迅速發展使各國開始重新重視核電發展
1、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是核能復蘇的最大推手。世界原子能機構的統計顯示,未來65座正在興建或正在立項的核電站中,多于三分之二都將分布在亞洲各國,總容量為2029.6萬千瓦,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為了適應當地經濟的迅速發展,能源是必要的基礎之一。目前中國的核電僅占全國能源總量的2%,但是為配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中國首先要發展的就是核電。中國核電發展的最新目標是:到201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2020年前要新建核電站31座,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達到這一目標將意味著,國家今后每年需新開工建設兩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需要總投資5000多億元。
印度的投資計劃也同樣令人驚嘆,由于能源匱乏,世界上人口第二眾多的印度實施了核電振興計劃,目前有至少8臺機組正在興建中,這將使該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從目前的250萬千瓦達到2012年的760萬千瓦,而她的目標是在2020年使核電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如果實現這一目標,印度屆時的電力供給中將有15%是來自核電。
2、美國在核電復蘇上扮演重要角色。在1979年3月28日的三哩島核燃料泄露事故后,美國人對核電始終諱莫如深。而今為擺脫對石油進口的過度依賴,美國政府終于決定重新啟動核能源。
1、核武器的陰影:核武器的毀傷能力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居于首位。
2、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是一直困擾國際社會的兩大核問題。
然而,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談判進程卻仍然充滿變數。在2005年10月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上,各國仍然在就是否應將伊朗核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審議進行著喋喋不休的爭論。國際原子能機構雖然最后通過了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審議的決議,但并沒有規定具體時間。這反映了在如何處理伊朗核問題上國際社會依然存在著明顯差異。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共有441座核電站投入運營,27座正在興建中,還有151座正在立項和可行性研究階段。
3、核安全問題引發歐洲反核運動。歐洲"反核"運動由來已久。在歐洲風起云涌的"反核"浪潮中,歐洲國家紛紛關閉核電站。德國、比利時相繼決定不再建造新的核電站,德國于2000年6月提出要結束嚴重依賴核電的局面,規定核反應堆32年運行壽期到2025年左右將關閉最后一座核電站。瑞典、荷蘭也同樣采取了類似的決定。
但是西歐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如何解決關閉核反應堆、滿足電力需求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矛盾。西歐在水電基本利用殆盡、非水電可再生資源前景不明的情況下,關閉核反應堆勢必要增加石化能源的消費,這將使《京都議定書》的有關承諾成為一紙空文。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顯示,目前全球運行的441座核電站,可提供全球所需電力的16%,而其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只相當于火力發電的15%,因此其造成的溫室效應遠比以燃氣、煤炭為燃料的電站要小。但是,在綠色和平組織的眼里,評判核電并非只有這一個標準,核廢料的處理、核安全問題,以及核在軍事上的毀滅性打擊作用,使核能像一把無柄寶劍,讓人無法得心應手地擁有它。
二、目前核電的經濟性、安全性和不污染性促進了世界核能的發展
隨著世界石油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使人們更加認識到核電在保障能源供應和平抑能源市場價格波動方面的重要作用,核電由此進入迅速發展階段。擁有核電站的國家逐年增多,除前蘇聯、美、英、法等國外,印度、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也建成了一批核電站。核電發展的促發因素很多,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核電的經濟性、安全性和不污染性。
三、能源價格上揚和經濟迅速發展使各國開始重新重視核電發展
1、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是核能復蘇的最大推手。世界原子能機構的統計顯示,未來65座正在興建或正在立項的核電站中,多于三分之二都將分布在亞洲各國,總容量為2029.6萬千瓦,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為了適應當地經濟的迅速發展,能源是必要的基礎之一。目前中國的核電僅占全國能源總量的2%,但是為配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中國首先要發展的就是核電。中國核電發展的最新目標是:到201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2020年前要新建核電站31座,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達到這一目標將意味著,國家今后每年需新開工建設兩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需要總投資5000多億元。
印度的投資計劃也同樣令人驚嘆,由于能源匱乏,世界上人口第二眾多的印度實施了核電振興計劃,目前有至少8臺機組正在興建中,這將使該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從目前的250萬千瓦達到2012年的760萬千瓦,而她的目標是在2020年使核電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如果實現這一目標,印度屆時的電力供給中將有15%是來自核電。
2、美國在核電復蘇上扮演重要角色。在1979年3月28日的三哩島核燃料泄露事故后,美國人對核電始終諱莫如深。而今為擺脫對石油進口的過度依賴,美國政府終于決定重新啟動核能源。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Sep
編輯:Sep
本文鏈接:全球核電行業市場環境分析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00712491940.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00712491940.html
文章標簽: 核能/核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