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位于保定的電谷錦江國際酒店外部的太陽能電池板基本安裝完畢。這座被人們冠以“光電大廈”、“太陽能大廈”、“節能大廈”的建筑,究竟蘊含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它的建成為人們帶來了什么啟示?
“有光就能發電,這座大廈就是一座小型電站。”11月14日,負責工程施工的工程師于波不無得意地說,電谷錦江國際酒店最吸引人的,就是鋪滿外墻的太陽能板,是它們,讓高耗能的大廈變成了輸出電力的電站。 這座建筑的東、南、西立面,全部由黑色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的玻璃幕墻包圍,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幕墻上按照某種規律分布的裝飾性白色鋁合金邊框,顯得輕靈飛動。而在人們注意不到的附屬建筑屋頂,如大堂頂部的200平方米玻璃采光區,在大門上為賓客遮風擋雨的雨棚,到處都有輸出電力的太陽能板。
“能安的地方,我們全給它安上。”于波說,光是這座大廈的太陽能電池板,就投入了8000萬元的巨資。這些建筑部位所裝用的太陽能板,每一部分的功能均不相同。
東南兩個立面,是與大廈一體設計的太陽能玻璃幕墻;而西立面,是一組單獨設計的太陽能裝置,它的意義在于向人們展示如何在已建成的建筑上安裝太陽能板;而在采光屋頂、雨棚設置的太陽能板,則是向人們展示太陽能裝置運用的靈活性。
據了解,所有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都有先進的數據采集系統,可以記錄并顯示太陽能發電系統即時發電量、總發電量及太陽能輻照度,風速等天氣參數,并將系統運行數據在互聯網上發布,有關人員可以在全球隨時提取光伏發電系統的運行數據,為客戶確定何種安裝方式提供科學依據。
“我們玻璃幕墻的安裝也是有講究的。”在施工現場,來自保定天威英利集團的施工人員介紹,因為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電池片的溫度高于25攝氏度時,電池組件的功率下降,因此技術人員特別在幕墻底部和頂部設置了大量的百葉窗,通過空氣的對流為幕墻降溫,這就是“呼吸式太陽能玻璃幕墻”。
這座大廈完工后,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并網容量300千瓦,不僅能夠滿足大樓的公共照明,而且能夠并網發電。
但這還僅僅是這座大廈本身的發電能力。
于波介紹,電谷錦江國際酒店只是規劃中的一期工程,包括會所及周邊小區開發等建設項目在內的二、三期工程將隨后展開。二期太陽能玻璃幕墻安裝面積9118平方米,安裝容量500千瓦;三期安裝面積13520平方米,安裝容量700千瓦。
整個工程完工后,將建成1.5兆瓦的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年發電量為171萬千瓦時,可替代684噸標準煤,可減少CO2排放量496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4噸,NOX排放量7噸,煙塵排放量12噸。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1/20071121111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