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位于美國華盛頓市的世界觀察研究所向媒體發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為中國的發展提供動力:可再生能源的功能》。該報告指出,到2020年,中國的能源可能有15%來自可再生能源,甚至超過這一目標。如果中國繼續致力于能源供應多樣化,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可能提供中國30%以上的能源需求。
該報告由世界觀察研究所駐北京研究員馬天瑞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李俊峰合作撰寫。“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遠見配合企業界的智慧,正促進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馬天瑞認為:“中國正日益成為可再生能源制造業的世界領袖。”
2006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超過500億美元,2007年中國在該領域的投資額預計將超過100億美元,僅次于德國。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尤其迅猛,2006年中國風機和太陽能電池的產量雙雙增加一倍。中國在未來3年內將趕超歐洲、日本和北美的太陽能及風能制造商,中國目前已經主導了太陽能熱水器和小水電市場。
“中國本土的聰明才智和強大的制造能力正在結合,引導世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李俊峰認為。“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起到了有力的榜樣作用,同時也降低了世界各國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使其能夠與化石能源競爭。”
這份報告還分析了目前中國的能源需求和能源供應情況。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的繁榮和能源消費需求的飛速增長,尤其是煤炭和石油需求,迫使中國采取各種措施使能源供應多樣化。報告指出,中國目前80%的電力來自火電,而電力需求在2000年到2006年間增長了一倍。火電比重過大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環境以及公眾健康。舉例來說,中國只有少數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了歐洲標準。火電還產生了水銀等大量有毒金屬,在各地的水體和土壤中不斷積累。此外,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目前僅次于美國,然而中國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只有美國的1/6。中國只有800萬千瓦的核電,即使加上未來幾十年計劃建設的核電站,核電也很難提供超過5%的電力。
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托弗·弗萊文盛贊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他說:“政策大力支持的大膽目標,加上企業界的精明頭腦,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將會很快超過許多發達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
背景鏈接: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具體成就
《為中國的發展提供動力:可再生能源的功能》報告具體介紹了中國在風能、太陽能光伏、太陽能采暖、生物質能發電和生物燃料方面取得的進展,內容包括:
風力發電技術在中國增長最快,2006年中國的風力發電能力翻了一番。截止到2007年,中國有4家具有規模化生產能力的本土風機制造商、6家大型外國風機制造商以及40多家廠商積極發展樣機并參與風機制造。
太陽能光伏業產能在2005年僅有350兆瓦(MW),2006年超過1000兆瓦,2007年預期達1500兆瓦。隨著數家中國公司的高調上市,有幾家市值已達數十億美元。
太陽能熱水系統發展迅速,運行保有量從2000年的3500萬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末的1億平方米。僅2006年,中國就新增了2000萬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正日益受到消費者歡迎。中國廠家的生產成本只有美國和歐洲的1/5到1/8。
中國農業廢棄物每年可以生產800億立方米的沼氣,遠高于政府制定的2020年年產440億立方米的目標。中國目前生物質能發電能力大約200萬千瓦(2GW),主要來自以甘蔗廢棄物為原料的熱電聯產企業。
2006年全球燃料乙醇總產量370億升,主要由美國和巴西生產,中國燃料乙醇總產量大約10億升。由于玉米價格上漲,加上對糧食供應安全的擔心,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暫停。目前正大力發展高粱、木薯和甘蔗做原料。中國燃料乙醇生產的大發展,主要取決于纖維質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技術的未來發展。專家認為該技術在未來10年內會實現商業可行性。
編輯:coco
來源:中國電機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1/2007112890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