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緊湊型節能熒光燈的節能燈泡再征收1年的反傾銷稅;而在此前的9月,印度對我國節能燈出口反傾銷立案,調查2006年4月1日到2007年3月31日期間出口涉案產品到印度的公司。至此,以佛山照明、歐斯朗等企業為代表的佛山節能燈生產企業正面臨“兩線作戰”的艱難境地。
國產節能燈歷經磨難
其實,歐盟自2001年起就對產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征收為期5年、最高達66.1%的反傾銷稅。實際上,近年來歐盟內部關于取消對中國節能燈泡征收反傾銷稅的呼聲一直不斷。
一方面是在全球節能、環保的大趨勢下,歐盟對環保問題高度重視,今年3月初,歐盟各成員國領袖簽署了一項環保協議,兩年內歐洲各國將逐步用節能熒光燈泡取代能耗高的老式白熾燈泡,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歐盟委員會估算,歐盟所有家庭如果將白熾燈全部換成節能燈,可以減少60%的家庭照明用電,這就意味著歐盟對節能燈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隨著國際上一些大的節能燈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中國,相當一部分產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實際上是由歐盟企業在中國生產的,目前包括荷蘭飛利浦公司在內的歐盟主要節能燈泡生產商都在中國設有工廠,飛利浦公司大部分產品需要從中國出口到歐洲。因此,歐盟對中國節能燈泡延長一年征收反傾銷稅,被制裁的也包括這些在華外資公司。據飛利浦公司估計,因歐盟對產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征收反傾銷稅,該公司每年損失達2000萬歐元,所以大部分歐盟節能燈泡生產企業都希望停征反傾銷稅。
也正因為此,在此反傾銷措施于去年7月到期之時,歐盟應少數照明器材制造商的要求,又對產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展開為期15個月的調查,以決定是否繼續征收反傾銷稅。今年8月,歐盟委員會建議對產自中國的節能燈繼續征收1年反傾銷稅,并將這一建議提交歐盟理事會批準。
其實,歐盟對我國節能產品的出口設置的障礙還遠非如此,除了反傾銷稅這一貿易壁壘,歐盟還通過技術壁壘的方式施加影響。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3大綠色指令——《關于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WEEE指令)、《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RoHS指令) 和《耗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EUP指令)。
新措施影響有限
盡管關稅壁壘使中國出口歐盟市場的節能燈泡價格在歐盟當地大幅上漲了25%至66%,但近幾年來中國節能燈對歐出口卻保持著持續增長的勢頭。據歐盟在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的統計數字,市面上69%的節能燈產自中國。數據顯示,2001年至2006年中國對歐出口的節能燈是在增長的,但不能否認,增長比較緩慢。
對此,專家認為,歐盟反傾銷稅政策已實施了6年,因此與最初實施時相比,它對我國節能燈具的出口影響有限。同時,在今年3月9日結束的歐盟春季首腦會議上,與會人士達成協議,歐洲各國將在兩年內逐步用節能熒光燈取代能耗高的老式白熾燈。目前,歐盟國家本土產品僅能滿足25%的市場需求,而且價格普遍昂貴,這些正面因素都促進著中國節能燈的出口。
作為我國節能燈生產和出口的主要基地,據福州海關統計,今年1-7月,福建省累計出口節能燈2.8億只,價值3.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79.6%和86.3%。在另一個節能燈生產大省廣東,出口形勢同樣喜人。據黃埔海關統計,今年1-8月,廣東省累計出口節能燈3.3億只,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7.1%。
企業還需苦練內功
但由于目前我國出口的節能燈主要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在數量增長的背后也存在著隱憂。如我國對歐盟節能燈出口占我國節能燈出口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6%萎縮至2006年的13%。需要注意的是,8月30日,印度正式對我國節能燈出口提出反傾銷立案,如果征收高額反傾銷稅率,必將遏制我國節能燈對印度市場的快速增長態勢。
技術標準則是企業面臨的另外一個需要跨越的壁壘。雖然目前有節能燈的國際標準,但國際標準只是提出共性要求,在具體出口到某個國家或地區時,節能燈還需要滿足當地的標準要求,這需要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準。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我國節能燈企業應當積極調整產業布局,依靠自主創新,越過國外的相關技術貿易壁壘。同時,也可適當關注國內市場。據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統計,2006年我國節能燈產量達24億只,其中80%銷往國外,而在國內,高能耗白熾燈的年消費量仍達30億只左右,因此,國內節能燈市場大有可為。
編輯:coco
來源:大功率LED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200712261129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