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隨著目標市場不同,專利擁有者與權利范圍也不太相同,雖然如此,但是就如人類的壽命終結一樣,無法避面的還是智產權的有效期限,因此在過去,這些擁有專利的LED業者,雖然在技術開發初期大多都藉由專利權來保護本身的利益,例如有關LED的專利技術,內容會隨著區域相異進而使事態更復雜,以日本市場而言,日亞化學的專利權范圍寬廣,其中日亞化學擁有的LED相關專利3724498相當強勢,可以防止在日本以外銷售的臺灣LED產品進入日本市場。而在美國市場Cree擁有相當多LED專利,所以新興業者如果要在美國市場營銷白光LED的話,就有相當大的機會侵犯到Cree的專利。
專利網逐漸面臨薄弱化
但是因為時間的流逝,當初各公司所建構的專利網,也逐漸面臨薄弱化的情況,在跨越專利期限之后,這些技術將會成為新興業者生產LED的捷徑。不過這樣的結果出現,也是無法避免的,除了強化防止技術流出,或是采取與結盟策略之外,似乎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所以相信這些擁有關鍵專利的LED業者,為了在專利期限到期前,更善加利用其專利效益,相信在接下來數年間,將會采取擴大授權的策略。就這樣的演變環境下,預計臺灣與韓國的LED業者將會是最大的受惠者,但是另一方面,對于全球LED業者而言,來自于這兩方面的挑戰也會大幅增加,而衍生出LED業者對于專利權的判斷與策略將會變得更加復雜。
就如平面顯示器實現每寸1萬日圓的理想一樣,就技術與應用而言,白光LED的效能已經逐漸接近在100lm/W下、每流明1日圓的成本目標。以目前技術而言,如果藍光LED芯片的光輸出若能達到360lm/W的話,就有相當大的可能性獲得100lm/W輸出的白光LED,而這個達到360lm/W藍光LED芯片的技術以今天而言,已經不再是艱鉅的挑戰了,Cree在2006年便以發展出,光輸出高達370lm/W白光LED用藍光LED芯片。所以一旦,360lm/W以上的藍光LED芯片量產技術確立之后,下一個目標便是開始朝向在100lm/W下、每流明1日圓的成本目標發展。
由于藍光LED芯片與白光LED的技術迅速推進下,在應用市場方面也獲得了相對令人欣慰的回應。白色發光LED的應用,從單顆小型照明應用,不斷擴展到液晶面板背光源,甚至于即將敲開車用大燈、屋外照明等各領域的應用大門。根據isuppli市調公司的統計,20062008年復合成長率(CAGR)約為1112%,而2007年LED產品各項應用更將步入高速成長期,整體而言,手機應用已出現成長趨緩,但背光源、車用、戶外看板等需求將大幅提升,從20052010年之間,背光源、車用、戶外看板的年復合成長率分別為55.8%、19.2%、16.5%。
新加入業者所帶來的訴訟風潮
如此龐大的市場潛力,刺激著全球LED業者積極搶進,面對市場成長快速的白光LED,在各方面都已經超越這些關鍵專利擁有的LED業者控制的范圍,所以同時擁有關鍵專利的業者也絞盡心力的利用專利保護傘,來維護市場利益與排除新挑戰者的加入。新加入業者的生產能力、技術能力與LED老將即將并駕齊驅。就像臺灣已經是日美歐以外,白光LED的主要產地,更是藍光LED芯片的重要量產地,就全球整體的生產能力而言,臺灣已經占全球40%左右,而在實際的產出與銷售量方面,臺灣也擁有全球市場的2025%占有率。不但如此,在質量方面,臺灣也是已經追上傳統LED大廠,例如部分臺灣業者在高亮度藍光LED芯片已開發出1,700cd,而1,400cd也達到了出貨階段。所以就產品產出能力與質量技術而言,已經不遜色于傳統LED大廠。此外,日亞化學的銷售金額在2005年,首度自1993年以來減少,許多日美歐LED業者紛紛陷入苦戰,臺灣與韓國LED業者卻大豐收,就像Seoul Semiconductor,受到終端應用廠商的支撐營業大幅成長;華上的單月銷售金額比去年成長50%以上。
因此隨著臺灣與韓國LED廠商的成長,專利智財權的紛爭更明顯,甚至于本來并無直接紛爭的傳統LED大廠,也因此間接性被卷入訴訟案,例如OSRAM Opto控告接受日亞化學白光LED授權的CITIZEN電子、以及控告接受Cree白光LED相關授權的今臺等業者。而日亞化學也針對白光LED封裝的新技術,控告了億光與Seoul Semiconductor等,而對宏齊則是提出了警告。日亞化學的訴訟起緣是因為,億光與宏齊等獲得OSRAM Opto的授權,Seoul Semiconductor則接受美國Cree的授權,所衍生出來的。
編輯:Sep
來源:DigiTimes科技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3/20073291636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