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其身更要兼濟天下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個能耗較低的行業,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秘書長高承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電子信息產業并不是國家公布的重點能耗行業。天津市有關機構對11個主要國民經濟部門進行的能耗調查顯示,電子信息產業的能耗為11個部門中最低,遠遠低于其他部門。
目前國家在節能方面對電子信息產業并沒有具體的要求。既然如此,電子信息產業有必要自加壓力大力開展節能工作嗎?
電子信息產業的節能一方面是指降低產業本身生產時的能耗;另一方面,正如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機電處王建忠處長所言,雖然電子信息產業的節能和環保做得不錯,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把應用做得更好來促進其他行業和整個社會的節能,這樣意義才會更大,同時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可能也會帶來挑戰,需要更多地開發一些新型的產品來幫助其他產業節能,不過,這也會給電子信息產業帶來發展機遇。也就是說,獨善其身并不夠,還要兼濟天下。電子信息產業推出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例如電源管理芯片、新型半導體照明技術等有助于節能,應該大力推廣這些產品和技術實現節能。
電子信息產業的節能不光是為了降低成本和少用能源,更重要的是為了以此來促進提高設備利用效率,提高產品的成品率。用更少的投入取得同樣的甚至更多的效益就要求電子信息產業提高效率,促進工藝和技術升級,加快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率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很多,單位產出下我國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2.5倍、歐盟的4.9倍、日本的8倍以上。能耗高必然帶來高污染,經驗表明,污染減少的70%是靠降低能耗實現的,也就是說少用少排放。因此,節能對于降低污染意義重大。
目前,國際上貿易壁壘林立,電子信息產業的節能則有助于打破貿易壁壘。例如,電視機出口歐美時有待機功耗限制,要求待機功耗低于1W,目前很多國內電視機的待機功耗高達15W,平均為8W,出口到國際市場時面臨著巨大的貿易技術壁壘。為了打破壁壘,注重節能,進行技術升級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意識淡薄和高成本是瓶頸
高承志介紹說,從1980年到2000年的上世紀最后二十年,我國以能源消耗翻一番為支撐,實現了經濟增長翻兩番,能源消耗系數為0.5,處于較好的水平。然而,2000年到2004年,我國GDP年均增長率為8.7%,而能源消耗年均增長率為11.1%,能源消耗系數為1.27,上升了一倍以上。能源消耗系數上升比較快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原因:客觀上來說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快,能耗量本身在增長,此外現在一些發達國家不再進行的產品制造轉移到了中國,我國承擔的高能耗產品制造較以往更多;主觀上來說就是管理力度有所減弱。
當分析到節能工作管理力度減弱的原因時,高承志說:“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該產業本身就是低能耗的行業,而且電子信息產業產品門類很多,很難進行監管。國家在抓節能重點行業時也不會涉及電子信息產業,既然從國家的層面上來講沒有很嚴格的要求,讓電子信息產業下大力氣進行節能就有些勉為其難。再有就是像政府換屆一樣企業也要換屆,要精簡機構和壓縮開支,節能部門首當其沖,節能機構和人員都沒有了,生產部門自然就會放松。”
一直不遺余力地推廣電源管理節能芯片的天豐國際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王峻在接受采訪時認為目前電子信息產業的從業人員存在一個誤區:大家都認為自己為節能做一點貢獻不足以影響整體的局面。然而,一些權威機構得出的統計數字相當驚人,例如,每年全球手機充電器的能耗相加相當于幾十個發電站的年發電量。
除了節能意識淡薄之外,我國企業和消費者采用節能產品和技術客觀上也存在著資金缺乏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表示,一款 1.5匹的空調,節能與不節能的型號價格最多相差2000多元;一款國外品牌8瓦電子節能燈管價格為17.9元,而40瓦普通照明燈泡價格僅為1.9元,相差近10倍;一款螺旋形20瓦節能燈與同樣亮度的磨砂燈泡相比價格相差16倍。他認為,這種價格差異直接導致節能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不高。
在法律和法規方面,高承志和王峻都認為近期信息產業部不會出臺有關于節能方面的立法。國家沒有強制標準導致一些節能產品的推廣面臨困境。王峻說:“目前國內產品的應用環境并不好,除了出口產品外,國內的節能標準低且無強制性,使生產廠家沒有積極性去改進電路。這給新型節能電源管理產品的推廣帶來困難。”
國家應起絕對主導作用
讓廠家執行節能措施,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廠家的成本要增加,綜合競爭力要降低。這就需要一個切入點,既要照顧到廠家的成本優勢,又必須兼顧國家節能及歐盟和美國等地的環保節能要求。在推進節能工作方面,國家應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建議國家應該出臺強制措施確保國家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他認為應該從五個方面著手加強節能工作:進一步健全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執法監督;完善相關政策,包括價格政策、稅收政策、投融資機制以及引入市場機制大力發展節能產業;健全社會監督機制;適當調整能源資源價格;深入開展節能降耗宣傳教育。
國外半導體巨頭對于中國如何更好地開展節能工作給出了建議。飛兆半導體公司亞太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郭裕亮建議中國可以設立一系列鼓勵政策來鼓勵消費者和制造商,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利用能源,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他認為政府對節能工作的指導非常重要。英飛凌科技(中國)汽車、工業及多元市場高級技術總監Loe Lorenz認為中國政府最好出臺一些政策,鼓勵企業實施節能方案,也就是說給企業一些節能補貼。
在這方面,國外的經驗值得借鑒。例如,美國環保署從1991年開始實施綠色照明計劃,每年投資10億多美元用于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美國《能源政策法》規定,2004年起國家每年撥款3.4億美元給州政府,用于鼓勵購買節能新產品;從2000年起,德國實行“稅收返還”政策,給太陽能產品提供商每千瓦時電力輸出50歐元補助,以此降低銷售價格幫助產品普及。
可喜的是,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明確表示將鼓勵新型元器件和半導體照明產品等節能產品的發展,隨著全行業節能意識的提高以及節能技術水平的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將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Ronvy
來源:中國電子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4/200741892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