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3000瓦的太陽能家用光伏發電裝置,自去年12月中旬安裝完畢正式發電以來,共向上海大電網輸送了1300多度的電,運行十分穩定。然而這幾個月來,趙教授家的電費不僅不見減少,反而成倍增加。太陽能發多少電,趙教授就要多付多少電費。
"你總是說太陽能發電多么省錢,現在好了,我們家的電費為什么不減反增?"趙教授的家人十分不解。
趙教授風趣地說:"電費增加正說明我們家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運轉相當好。"他說:"電力公司為了防范竊電,現在安裝的電表全部都是正向運轉。也就是說,不管我們從大電網里'下載'用電還是將太陽能發的電'上傳'到大電網,電表都是同樣增加。"
作為一位資深的太陽能專家,趙教授將自家的屋頂當成了實驗室,日夜收集數據,以找出一些有規律的影響因素,作為今后推廣家用光伏發電系統時的設計依據。他為此多付一些電費,家人也無可奈何。
但如果是普通家庭,就很難接納這套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因為不僅要多付電費,設備和安裝也十分昂貴。趙教授對這套光伏發電系統的太陽電池方陣、并網控制逆變器、交流開關箱、電度表和電纜等各種硬件共投資14萬元,普通家庭如果請人設計和施工,至少還需要4萬元。
"可別小看了這套裝置,根據運行數據分析,每年可發電3000度以上,如果國家的綠電的收購價格定在6元/度,十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趙教授說:"按照工業發電排放二氧化碳1公斤/度計算,該系統等于為國家每年減排3噸二氧化碳,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但從目前來看,這套太陽能家用光伏發電裝置顯然還不能向普通家庭推廣。因為,按照上海0.617元/度的民用電費,裝家用太陽能光伏設備的代價,至少可以購買29.17萬度大電網的電,假設一個家庭每年用電3000度,至少可以使用97年。也就是說,投資者至少需要97年的時間,才能收回自己安裝光伏設備的成本。
業內專家認為,趙教授家遭遇的尷尬,從一個方面說明了我國的光伏市場發展不起來的困境。盡管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法》早已在去年 1月1日正式生效。法令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和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系統",也已原則性地規定了"國家財政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有財政貼息的優惠貸款"等鼓勵政策,但相應的具有可操作性措施,如《上網電價法》遲遲不能出臺,以至于各地提出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計劃,大多為示范項目,離市場化的大規模推廣還很遙遠。
目前,我國光伏產業正全面發展,2006年我國太陽電池產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繼日本、歐洲之后的第三大太陽電池生產國; 2007年長期"卡住"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上游瓶頸"多晶硅材料產業也將在產量、規模和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但從發展"原動力"上看,我國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是依靠國外快速發展的光伏市場所拉動,我國生產的光伏產品95%以上都用于出口。
"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緩慢,與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產業和市場的嚴重失衡,不利于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也不利于光伏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認為:"我國應盡快對光伏發電實施可再生能源法上網電價法,啟動我國光伏市場。"
他認為,《上網電價法》可通過法規形式把可再生能源的"潛在市場"變成"現實市場",使可再生能源發電因成本過高而不具市場競爭力的技術,變成一種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產業,引進市場機制,起到促進快速發展、快速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完)
編輯:Ronvy
來源:新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5/200752295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