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材料上漲給制造業帶來很大打擊。對企業來說就算是銷售額增加,一旦原材料費用上漲,也很難獲得利潤。那么,制造業在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應對?在前一篇制造業如何應對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中我們了解了日本相關行業人士的看法,現在我們來看看中國企業的觀點:
深圳金順怡電子總經理程乾: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應由整個市場來承受
我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必須由整個市場來承受,因為這不只是我們一個行業的事情。我們希望能和下游客戶達成協商,價格作小額的上調;同時希望我們的材料供應商價格上漲的幅度小一點,并盡量延長付款期。其次,企業要從自身方面減少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壓力,可以從設計方面考慮降低成本。再次,對于擁有足夠的周轉資金的企業,可以擴大生產量以分攤生產成本,不斷擴大生產量,固定費用,如電費、房租,管理人員的成本的費用就分攤下去,從而降低成本。
上海雙燈照明電器總經理黃鑄祥:靠薄利多銷來克服原材料漲價因素
面對原材料漲價,從成本管理角度看無非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企業的產品也隨原材料的漲價而漲價,把漲價所帶來的危機再轉嫁出去;另一種是要求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以降低成本來消化漲價因素。想把原材料上漲的成本轉嫁出去,事實上是一相情愿,辦不到。既然“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產品價格漲不了”,那么企業只有選擇第二種方法,走“華山天險一條道”了。即靠建立成本管理體系,靠實行供應鏈成本管理,靠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靠薄利多銷來克服原材料漲價因素。這看來是目前惟一切實可行有效的辦法了!
聯合金屬網副總經理楊宏杰:建立原材料價格波動預警機制
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表明建立重要原材料預警機制的迫切性。應逐步建立一個及時、高效、完備的重要原材料價格預警機制,從全球范圍內對其實施動態跟蹤與觀察,針對問題,隨時發出報警信號,并及時作出政策調整,將損失減至最小。
以銅為例,中國是世界銅最大的消費國,成為國際市場的戰略買家。隨著經濟崛起,原材料的需求還會進一步增長,價格也必然會持續上漲。應對價格上漲,從企業內部來說,主要還是依靠相關產業提升自我消化的能力,通過銷售、管理實現價格轉移,節約成本。通過直接投資、參股收購等方式獲得國外資源企業或者采礦權,這樣盡管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但能夠保障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的持續供應,也可以有效規避價格風險。
北京三聯變壓器總經理趙宗昌:面對原材料漲價沒有高招
目前我們應對原材料漲價壓力沒有什么高招,唯一的做法就是減少自己的利潤。在原材料猛漲的形勢下,能夠維持的廠商就是勝利者。原材料漲價使得中國電子變壓器企業原來所具有的價格優勢喪失殆盡,加之國內企業價格戰的延續,國內變壓器企業生存的境況可想而知。
上海星宇電子開關程洲:原材料漲價我們不受影響
原材料漲價是電源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而每一次漲價,給電源企業帶來的動蕩是不言而喻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很正常的市場表現,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的存在,都需要所謂的競爭力來維護,否則將無法存在。凡是叫苦連天的企業都有問題,材料一上漲就受不了,說明這個企業沒有什么穩定的供應鏈,規模經濟效應無從談起,更沒有強大的品牌作為后盾。當然,企業也就沒有什么競爭力!原材料漲價,對我們不會受到影響。我們是做品牌的,品牌經營,我們相信漲價都會有一個過程,漲上去也總會回落的。這對我們的影響不大,這是大家的事情。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電子變壓器分會秘書長曹筠坡:積極尋找原材料的替代品
當原材料漲價時,企業應該主動出擊,尋找市場需要的高附加值的產品。此外,用其他材料代替銅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事實上,用鋁或其他資源豐富的金屬替代銅也是應對原材料漲價的一個不錯的方法。我國鋁礦資源豐富,保有儲量為22.73億噸,居世界第四位,所以,從資源的使用方面來看,“鋁代銅”是對變壓器行業的發展有現實意義的新探索,目前,有些行業已經實行了“鋁代銅”的做法,變壓器行業也應該嘗試類似的做法,好在目前行業已有內部分廠家正在探索“鋁代銅”的道路。
北京格雷維爾電子總工程師許立夫:出口產品和內部降本節耗轉嫁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
要想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能夠獲得不斷的發展,必須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上與國際接軌,要形成一定規模的生產能力,并采用一定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手段,注重產品質量,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加強技術開發能力,使新品與市場需求同步發展。在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之時,國際市場卻一片看好。許多企業看好了國際市場,在做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抓住原材料上漲的機遇,提升出口產品價格,一定意義上緩解了國內市場壓力。一些以鋼、鋁、銅等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從去年的上漲5%-8%的幅度之后上漲了10%左右。不僅出口量穩增,價格漲幅也很大,利潤率普遍較高。
另外,市場壓力的緩解需要內外兼施,雙效配合。許多企業利用規模優勢,調整產品結構,提高廢料利用率,降低營銷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采購招標等方式來壓縮成本,消化成本上漲壓力。以光芒為例,今年初開始實施了“創新降本”工程,通過信息化服務網絡建設,降低了服務成本與營銷成本;通過“陽光采購,多輪詢價招標”機制,降低了采購成本;通過加大廢料利用率增加了額外創收。采取內部挖潛的措施,降本節耗效果十分明顯,緩解了30%左右的市場壓力。
佛山市南海平洲電子廠副總經理郭軼夫:掌握先進的行業技術擺脫困境
要擺脫當前原材料漲價給企業帶來的困境,一定要掌握行業的技術動向,要跟上行業的發展研究和生產動向。因此,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和開發能力,使之具備能在下游客戶產品開發階段就能參與進去的能力,實現與客戶同步設計、一起發展。要具備完善的產品研發硬件要求,尤其是需要具備產品可靠性的評價手段和管理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產品質量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有條件和優秀的企業競爭。
長興昌盛電氣副總經理周亞方:原材料漲價是一個機遇
每一次原材料的價格上漲,都使企業的利潤受到一定的影響。一些走中低端路線的電源企業犧牲產品品質,甚至用舊料制造產品,以低價位搶占市場。對市場規范化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我始終認為,產品的品質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雖說價格是我們選擇供應商的一個指標,但優秀的品質和完善的服務是企業根本的競爭力。我認為原材料漲價正是整頓行業、凈化市場的機會,必將有一大批產品屬于中低檔次的小企業經不住市場選擇而被市場淘汰。規范市場才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使企業進入良性競爭的階段。
原材料漲價雖然使企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但換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一次機遇,尤其是對目前第二梯隊的電池企業來說,是拉近和品牌電池距離的一次很好的機會。對此,我們本著誠信為人,讓客戶受益的原則,就漲價一事主動的提前與客戶溝通,征得他們的諒解,所以這次風波對昌盛并沒有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不論漲價與否,昌盛的價格定位都已經得到客戶的認可。在這次漲價風波中,昌盛的市場反而擴大了,2007年是我們的一個擴量期。
廣州市番禺龍建達電子廠陳果:企業應建立“盈利警告”的警報
面對能源短缺、原材料漲價,企業不能左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內部消化漲價壓力,一方面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成品率,另一方面要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建立“盈利警告”的警報。做一些有品牌的產品,加強管理,內部挖潛,不能在低檔次的產品領域進行價格廝殺,那樣做,只有死路一條。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7/20077161057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