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太陽能電池經歷了10年以上的默默無聞的研究開發,終于能夠投入生產了,而今后與太陽能電池完全不相關行業的廠商都將紛紛從設備廠商那里購買整條生產線,隨即開始批量生產,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多。估計2008年下半年,僅僅這些新廠商的產量就會大大超過2GW/年。據日本資源綜合系統的調查,2006年全球產量將達2.521GW、日本的產量將達927.5MW,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此番浪潮的勢頭之大。其勢必會推動目前年增長率已經高達40%以上的全球產量的進一步增長。另外,由于這些新廠商多分散在美國、中國和韓國等國家,因此基本可以肯定在今后1~2年內,日本居首位的不同地區太陽能電池模塊產量排名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產量和廠商數量迅猛增加的背景是各國政府都出臺了強有力的太陽能電池扶持政策。開始于德國的、針對太陽能電池所發電力的高價收購政策“Feed-in Tariffs”如今已經開始被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韓國、美國以及加拿大的部分州所效仿。也就是說,“太陽能電池是棵搖錢樹”,越來越多的其它行業廠商開始卷入太陽能電池的生產。
另一方面,日本為了扶持太陽能電池事業,曾經推出了“Sun Shine計劃”和“New Sun Shine計劃”等,但這些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現在基本都已實施完畢;蛟S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其它國家和地區太陽能電池產量猛增的同時,日本的產量基本保持原來的狀態。單單從這一角度出發,筆者真的想呼吁“日本也應該再次出臺不亞于其它國家的太陽能電池扶持政策”。
不過,在此次采訪中所遇到的日本著名廠商中,卻沒有人強烈要求政府出臺像Feed-in Tariffs一樣的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反倒是聽到很多人擔心搞不好就會把市場推向泡沫化,“現在產量增長并不能反映真實的需求,而是一種投機性現象”(某日本著名廠商)。
政府的扶持政策確實有強心劑的作用,但并不是說所有的國家都可以一直推行這樣的政策。事實上,在德國很早以前就有人建議調整這一政策。扶持政策最初的目的是:鼓勵廠商量產太陽能電池、大力降低成本,然后在扶持政策取消的情況下,也能自發地形成市場。而現在,“因為有扶持政策,所以沒有必要花這么大力氣來降低成本,結果就出現了價格一直降不下來的諷刺性結果”(某太陽能電池廠商)。因此,一旦各國終止扶持政策,太陽能電池很可能就會陷入嚴重的生產過剩局面。從現在產量急劇增長的情況來看,筆者以為“如何在不引發混亂的情況終止這些扶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筆者還聽到了一位日本某太陽能電池相關人士的觀點:沒有扶持政策的日本的現狀是值得肯定的。“在沒有政府補助資金的情況下能基本持平,這并不是一個很壞的結果。因為日本已經先于全球進入了太陽能電池市場的自律運行階段”。盡管如此,筆者懷疑在與其它國家廠商的競爭中,僅僅這樣是不是能夠生存下去。不管怎么樣,在今后的太陽能電池扶持方面,一定要恰到好處地把握好方向和尺度。(記者:野澤 哲生)
編輯:Ronvy
來源:日經BP社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7/200772103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