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措辭嚴厲的《關于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緊急通知》,要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自本月起著手進行電信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工信部對電信業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的頑疾開出了藥方,但效力能否持久卻讓人存疑。
根據國家審計署的統計,2002年至2006年,全國5家電信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11235億元。由于缺乏統籌規劃,重復投資問題突出,網絡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纜利用率僅為1/3左右,且增加了企業的折舊和運行維護費用,還導致了土地、耗材等其他資源的浪費。前聯通掌門人楊賢足曾感慨: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的“數額相當于建幾個三峽了”。
“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重復建設就沒有競爭,競爭才能帶來效率,市場機制不斷維持著競爭效率與重復建設間的動態平衡。計劃經濟能夠阻止重復建設,但卻無法克服短缺與效率低下、質量不高等問題出現。當然,電信業的重復建設另當別論,因為電信業的投資出自“國”字號同一產權主體,因而是不折不扣的重復建設。可以說,重復建設與追求效率之間有著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人們還沒有找到可以兼顧的完美機制。
在對“重復建設”有了客觀認識之后,我們就對緊急通知能否克制重復建設心存疑慮。當初,電信業為了打破壟斷,催生了聯通,聯通第一件事就是建設自己的網絡。電信管理者隨后進行的固話、移動業務拆分,都是為了增加競爭主體,這些企業無一不是馬上著手基礎建設,競爭增多也加速了中國電信業的發展進程。當重復建設問題嚴重到一定程度,管理者轉而放棄效率優先目標,著手整治,采取過劃區而治、業務整合等行政手段。
當年中國網通與中國電信被要求各自恪守疆界,但逐利沖動讓雙方暗斗不止。這次電信企業們會在基礎設施共享共建上誠心合作嗎?電信企業真愿意為對手提供便利?能服從多久?會不會陽奉陰違?工信部真要讓通知生效,不僅要付出巨大的監管成本,同時還會降低電信企業的經營積極性。電信管理部門在促進競爭與遏制重復建設上的反復給電信企業經營增添了不穩定因素:想做大業務,也許隨時劃給了別人;想擴展市場,很可能被批為重復建設。結果,重復建設也在松動與嚴管中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也許,堅持一個方向,是電信管理者的務實選擇:要徹底根除重復建設之患,就應通過設施共享實現業務的競爭,即所謂“網運分離”。當然這樣會帶來如何做好基礎設施的提供、電信業務創新將受制于基礎設施等問題。另外一條出路則是放手讓運營商投資建網,忍得一時“重復建設”之痛,換來充分競爭,最終實現資費下降、服務提高、業務創新。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10/20081010930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