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傾巢”之下,英國BP從金風科技撤資再度引發市場爭辯。
“BP撤資帶給公司的不利影響其實很有限,只要手上訂單充足,我們并不擔心資金來源問題。”11月24日,金風科技(002202.SZ)證券代表冀田在電話中對本報記者表示。
11月21日,金風科技公告,將占總股本9.135%的限售流通股質押給建設銀行以獲得固定資產貸款,并已辦理質押登記手續。
更早前于11月初,英國BP宣布回在亞洲風電業務的投資,同時終止與金風科技在達茂風電項目的股權合作。
記者獲悉,實際情況比金風科技證券代表的解釋“更為糟糕”,BP撤資體現的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整個風電產業投資信心不足。
業界人士指出,金風科技采取股權質押的方式從銀行貸款,這表明公司資金鏈繃緊;另一方面,由于BP公司終止股權合作,原本納入計劃的2億元資金打了水漂,這給金風科技帶來嚴重“后遺癥”。
“撤資”背后
英國BP公司突然宣布從亞洲風電產業撤資,讓業界陡生疑慮。據記者了解,其中潛藏著深刻的背景。
BP公司于今年1月18日與中國最大的風電設備商金風科技簽署框架協議,計劃在內蒙古開發一個總裝機容量為148.5兆瓦的達茂風電項目。
據金風科技CEO武鋼介紹,內蒙古達茂項目是BP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個風電場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為5.04億元,BP參股后將獲得49%股權,但是公司的控制權仍屬于中方。
由于金風達茂風電場項目預計2009年2月完成項目建設,而雙方簽署合約僅10個月BP公司便單方面終止合作,這一決定讓金風科技束手無策。
光大證券在分析報告中指出,BP撤資將帶給金風科技多方面不利影響:1.BP方面突然終止合作,使金風科技在該項目上滯壓資金相當于2007年全年的經營性凈現金流,將大大增加資金壓力;2.金風科技不得不重新尋找合作伙伴,其中的時間成本巨大;3.由于內蒙古達茂項目是BP公司在國內投資的第一個風電項目,這一撤資將產生連鎖反應,減弱其他投資者的信心。
更關鍵的問題是金風科技為何沒有采取辦法阻止BP撤資?對于PB單方面撤資是否有所約束?
據記者了解,事實上這跟金風科技的銷售模式有關。金風科技作為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風電整機生產企業,正在探索新的銷售模式以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
基于這一思路,金風科技加大力度開發風電場,并以此作為新的業務增長模式。此外,金風科技于2007年4月11日單獨注冊成立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該公司專門負責風電場的開發銷售,是公司新盈利模式的代表。
其具體運作模式為:由北京天潤選址成立風電項目公司,并統一采購金風科技的風力發電機組;當該風電場建設完成之后,通過出售項目公司的股權來實現投資收益,同時也拉動了風電機組制造的銷售。
“這種風電場開發銷售模式,既滿足了戰略投資者對完整風電項目的投資需要,又拉動了公司內部風機的捆綁銷售,是一舉多得的戰略轉型。”金風科技上述證券部人士表示。
中信證券的報告顯示,金風科技去年開發了4個風電場項目,今年按計劃將開發10個項目,每個項目在5萬千瓦,目前約三分之一已經開工建設。
此外,金風科技計劃把類似等電場項目做成生產流水線,一部分在建,一部分報批,同時一部分進行設計和現場風速測試。第一批項目已出售給大唐和國華電力。
根據公告,金風科技的上述風電場銷售業務開始產生利潤。2008年10月15日,公司控股孫公司內蒙古巴彥淖爾富匯風能公司(持股51%)向大唐赤峰賽罕壩風電公司轉讓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兩個4.95萬千瓦的風場100%股權,轉讓價款分別為2.33億元和2.09億元。預計可實現利潤貢獻1.32億元。
當初正是看中了這一風電場的贏利前景,BP公司決定參股新開發的內蒙古達茂風電場項目。但是現在為何火速撤離呢?
對此,BP(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關總監趙元恒表示,“從亞洲撤離的根本原因在于集團總部的戰略出現變化,BP下屬的風電投資將集中在美國市場,鞏固BP在美國風電市場領先開發商的優勢地位。”
顯然,這只是冠冕堂皇的正面搪塞之詞,并不代表BP撤資的真實原因。
資金饑渴
BP公司臨陣撤資,讓原本資金緊張的金風科技雪上加霜。
同時,由于金風科技采取“先建設風電場、然后轉讓股權”的銷售模式,這為BP公司撤資提供了法律“空子”。
據記者了解,目前內蒙古達茂風電場項目尚未正式建設完工,這意味著BP公司仍有選擇的余地;另一方面,BP公司只與金風科技簽定了合作框架協議,這為撤資做了有利的法律鋪墊。
資金短缺的關鍵原因在于,上述風電場項目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之前,由金風科技自己開發建設。這意味著,風電場項目在完工交付使用之前,戰略投資者的資金并不注入資金。
“盡管從表面上看,BP撤資只影響到金風科技的一個風電場項目,但是這體現出該公司在合資方面存在漏洞。”申銀萬國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資料顯示,內蒙古達茂一期項目總投資為5.04億元。金風科技在內蒙古達茂一期項目上的滯壓資金,相當于2007年全年的經營性凈現金流。
由于計劃開發多個類似內蒙古達茂風電的項目,再加上宏觀調控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金風科技一直處于資金饑渴狀態。
金風科技前不久發布的三季報顯示,盡管金風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2.3億元凈利潤,但是高達11.86億元的現金流量說明金風科技入不敷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此外,三季報還顯示,客戶欠金風科技的錢(應收賬款)大幅上升。
實際上,在金融風暴影響下,金風科技存在諸多問題影響投資者的信心。比如該公司的技術研發創新能力與世界先進企業還有很大差距;核心零部件存在受制于人潛在的風險,同時零部件的緊缺也影響企業規模的擴張。
金風科技負責零部件采購的相關人士表示,由于關鍵零部件供貨不夠及時,致使生產進度滯后于預期。金風科技除控制器、發電機磁條外,均為外購,零部件外購比例高達98%。
在目前關鍵部件供需緊張的環境下,金風科技面臨成本控制的風險。金風科技董秘蔡曉梅表示,“公司今后對現金和成本的控制,會更加謹慎。”
對于金風科技資金緊張的說法,金風科技投資者關系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目前的定單數穩定,能夠支持公司未來的發展。目前公司在手的訂單約為1000多臺,今年預計生產的總量可能是300多臺,大部分產品會在2009年生產。
BP公司全球風能和太陽能部首席執行官傅嘉禮(ReyadFezzani)透露,目前BP發展重點將集中在北美,暫不會返回亞洲風電市場。
此外,日本株式會社原弘產日前將所持湘電風能公司27%股權以837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湘電集團。據記者了解,BP撤資金風科技與原弘產轉讓股份或許只是外資撤出中國風電的開始。
不少人士認為,一度被認為過熱的風電投資,在金融危機的肆虐之下引發連鎖反應,從而導致風電產業全面陷入資金困局。這不得不引起警惕。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11/20081127933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