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廠網分開為標志的電力體制改革將迎來五周年紀念日。按照改革“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的總體目標,五年來發電側形成了全方位競爭格局,競爭中,發電企業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活力。
電源項目競爭如火如荼
五年來,中國大唐、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國國電、中電投五大國有發電集團高度重視電源項目的市場競爭,先后制定公司經營規模及戰略。中核總、廣核電、國開投、神華集團、三峽總公司、各地方能源投資公司也分別與地方政府洽談電源項目的開發。加上中華電力、香港華潤甚至境外投資者搶灘電力市場,在電源項目競爭最激烈的時期,一度形成“跑馬圈地”的熱潮。到去年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超過7億千瓦,而國有五大發電集團中就有四家發電裝機規模已經超過6000萬千瓦。
隨著電源項目的競爭,五大發電集團分別在山西、內蒙古、陜西、河北、新疆、遼寧、河南等資源富集地區通過戰略合作、出資收購、煤電一體化等方式投資控制了相當一部分煤炭資源。
機制催生成本核算
從2004年起,國家發改委對各省區市電網統一調度范圍的新投產燃煤機組不再單獨審批電價,根據各地燃煤機組社會平均發電成本,事先制定并公布統一的標桿上網電價,摒棄了原來“一廠一價、一機一價”的模式。2007年,國務院又下發《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廣東、貴州、四川、江蘇和河南五省開始試點,我國電力行業延續了20多年的“大平均”調度被節能調度所取代。
標桿電價和節能調度的實施,讓發電企業從單純比裝機規模變為電力建設項目之間比造價、比工期、比安全、比質量。統計顯示,2007年比2003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了25%,而新建電廠平均單位造價反而下降了1000元左右。
競價上網牽動管理改革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十一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電力市場化改革方向。目前,東北、華東區域電力市場試點正在穩步推進。為應對電力市場試點工作,許多發電集團的競價電廠開始從體制機制、成本管理等方面主動適應市場,成立了市場營銷部負責競價上網工作。同時,發電集團全面啟動對標管理,推進燃料精細化管理,開展降本降耗,改善營運水平,促進高效節約企業建設。
編輯:coco
來源:電力設備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2/20082251014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