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市場而言,數字電視接收設備、手機、汽車電子、智能卡和無線通信是英飛凌重點關注的領域。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積極開展本地合作是英飛凌的重要策略。
總部位于德國諾伊比貝格的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為現代社會的三大科技挑戰領域——高能效、連通性和安全性提供半導體和系統解決方案,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之一。英飛凌科技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在美國苗必達、亞太地區的新加坡和日本東京等地擁有分支機構。該公司平均每年投入銷售額的17%用于研發,目前在全球共擁有4.1萬項專利。
合作力促本土化發展
過去,只要在技術方面可行的產品便可以生產、銷售。但是如今,只有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方能打開市場。在業務發展中,英飛凌始終保持與客戶之間密切的溝通和合作,致力于研發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不斷追求客戶利益最大化。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英飛凌憑借不斷創新的技術,持續為制造商提供符合更低的成本要求和環保標準的產品,同時縮短產品設計提高其競爭性。
目前的技術更新很快,技術壁壘也在不斷降低,設計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英飛凌充分利用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技術,持續研發創新,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
在高端市場,英飛凌繼續保持先進的技術,不斷研發出新技術,實現技術創新和工藝精深。在低端市場,英飛凌重視市場的實際需要,研發性能卓越并具有成本效益的產品。
同時,英飛凌還積極與亞洲地區開展本地合作:一方面與高校一起合作研發,了解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并努力幫助他們實現市場化。另一方面,積極與本地集成電路供應商開展合作,共同研發產品,或者將兩方面的產品結合起來,研發更加完整的參考設計。同時,英飛凌非常尊重當地的標準,并積極配合。
英飛凌有引以為傲的技術和研發實力,并在制作工藝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雄厚的技術。在市場方面,英飛凌有眾多長期合作的客戶和伙伴,有全球化的完善、快速響應的供應鏈和強大的本地支持力量。在策略上,其既能為高端應用提供創新的技術領先的產品,也能為低端應用市場提供性能卓越且具有成本優勢的解決方案。
同時,英飛凌非常注重于客戶之間的技術交流,定期邀請客戶的工程師到其新加坡的培訓中心進行培訓,開展技術交流活動。
核心技術促進傳媒革命
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速度經常讓人們感到驚奇。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舉行,這將會促進一次傳媒上的革命。最明顯的變革表現在設備和方式上,例如手機電視、便攜產品、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數字家庭等都將促進通信、音視頻編解碼、電源管理、存儲等芯片技術的發展和出貨的增加。市場往往是技術革命重要的驅動因素。針對這些領域,英飛凌將提供移動電視、數字電視、機頂盒、手機、全球定位系統、無線通訊、智能卡等方面的解決方案。
據預測,在2007年-2009年將會有超過4億臺數字電視和機頂盒出產。針對數字電視和機頂盒應用,英飛凌主要提供調諧器產品。目前英飛凌在數字電視調諧器領域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80%左右,兩三年前中國地區的市場占英飛凌整個市場份額的2%到3%,但隨著數字電視產業在中國的發展,這個比例在不斷上升,英飛凌將在下一個財年,努力將這個比例升至15%。
在手機的應用方面,英飛凌主要提供手機基帶和RF(射頻)收發器。針對手機基帶,主要是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的超低成本單芯片手機,另一個是向高端的方向發展,就是集成更多的功能的平臺性產品,將來的智能手機將會集成更多的功能,更類似于微型的便攜式電腦。但是,這些產品對處理器的性能、功耗以及電源芯片、存儲芯片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體積、功耗、穩定性和成本等方面,供應商都面臨著極大的技術挑戰。在RF收發器方面,英飛凌的射頻產品向來都是令客戶滿意的。針對手機應用,英飛凌的產品已經相當成熟。并與摩托羅拉達成了協議,為其3G手機研發相匹配的產品。同時,英飛凌還與全球領先的5大手機供應商緊密合作。
汽車電子解決方案是英飛凌業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英飛凌的傳感器、MCU以及功率器件都在不斷地追求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英飛凌致力于開發能夠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解決方案,以解決當今社會的能耗問題。改善能效是英飛凌的業務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芯片卡市場中,用于移動電視和近距離無線通信(NFC)的高端SIM(用戶身份識別模塊)卡的市場同樣增長強勁。英飛凌在該領域中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將推出擁有數十兆存儲容量的大容量SIM卡,應用于需要更高存儲容量的領域,例如高級通訊簿、移動電視、音視頻編解碼、訪問網絡運營商提供的智能卡網絡服務器和NFC應用等。英飛凌希望實施以安全應用為主導的戰略,針對客戶各種不同的安全需求提供適當的安全性。英飛凌一直走在基于芯片的安全解決方案的前沿,并獲得了眾多客戶的肯定和青睞。
無論是3G、4G還是數字家庭網絡的應用都對無線通信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更大的抗干擾能力,更高的帶寬,更小的功耗以及更具成本價值的解決方案。英飛凌不斷創新的精神正促使其在這一領域搶占制高點。
編輯:coco
來源:賽迪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14946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