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美國商會近日進行的“中國制造業競爭力”調查顯示中國競爭力面臨危險,將很快失去在某些行業的制造競爭力,中國企業需要提升自身業務能力以維持盈利。
該項調查出臺之際,有報道稱眾多國內外制造商,因在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和其他成本大大消減了其利潤,而將業務轉向內地或其他國家。這項調查涉及的66家外資公司中,超過一半認為中國正在喪失其相對于其它“低成本”國家----如越南和印度----的競爭力優勢。
“中國制造年代即將結束,”美國商會上海制造業委員會主席霍恩貝說,“不能再將中國單純看作一個制造車間。”該調查顯示,上海周邊地區外資企業的工資每年平均上漲9至10個百分點,原材料成本上升7個百分點。許多便宜商品的低成本制作商,將生產轉移到工資和其它成本更低的中國內陸地區,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
執行此次調查的博思艾倫咨詢公司全球副總裁何德高(Ron Haddock)則認為,企業可以做更多的事來提升他們的業務,以應對這些趨勢,比如通過提升管理水平來促進利潤增長。如果企業不去改善其管理方式,他們的狀況將會變得更糟。另外一個為大多數盈利公司所采用的關鍵戰略就是將中國的業務整合到其全球供應鏈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coco
來源:芝加哥論壇報
編輯:coco
來源:芝加哥論壇報
本文鏈接:美調查顯示中國制造業競爭力正在降低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2011932.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2011932.html
文章標簽: 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勞動力成本/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