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公司紛至沓來
2007年全球最大的蓄電池供應商美國江森自控公司在中國市場推出其最高端的Optima蓄電池,完善其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線。該公司在并購了德爾福全球蓄電池業務后,借德爾福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分銷渠道和客戶資源,推出了其百年品牌瓦爾塔汽車蓄電池。
2007年以來,跨國蓄電池公司紛紛來華開拓業務。德國博世在中國生產蓄電池與電池傳感器;日產、NEC等在中國合資建立批量生產電動車用鋰離子充電電池的公司,并聯合開發電池組和電池單元;日產汽車公司計劃向全球供應電動車用充電電池,預計2009年之前開始批量生產。
物理電源研究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認為,雖然很多知名企業計劃在中國開發蓄電池市場,但這些公司的產品還停留在研發階段,基本都是高端產品,投產時間都在幾年以后,大部分產品還沒有投入市場。目前大部分外資企業將計劃排到了幾年后,對國內市場沖擊有限,但這種趨勢不可小視。外資企業正在積蓄技術力量,這種潛在的生產能力將成為新一輪市場競爭的利劍。
■ 本土企業應加緊應對
我國鉛酸蓄電池經過50余年的發展,形成了大中小生產廠家并存的局面,目前有生產企業2000多家。
劉彥龍說,我國蓄電池生產廠家還面臨諸多問題。
首先,國內蓄電池制造商的產品低端化、同質化現象嚴重。目前,國內有實力建設研發機構的蓄電池企業并不多,許多電池企業的產品技術性能日趨一致,推行差別化戰略的困難很大。一些中小企業定位于低端市場,銷售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缺乏長遠戰略。
其次,眾多蓄電池廠家難以滿足日趨嚴格的環保要求。鉛酸蓄電池屬于高污染產品,其制粉和加酸兩個生產環節對環境污染較大,國內生產企業雖有一定防護措施,但其制鉛粉時形成的大量粉塵和硫酸灌注過程中產生的酸霧仍會有部分彌散到空氣中,易形成酸雨,嚴重時會產生鉛中毒。隨著我國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部分難以達到環保標準的企業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第三,面臨原材料漲價的壓力。鉛酸蓄電池是目前世界上各類電池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電池,它所消耗的鉛占全球總耗鉛量的82%。其中,一組36V的電池重13Kg,其中80%以上是鉛。當前,有些發達國家已經停止鉛、鎘、鎳等有色重金屬的生產,以轉嫁對其環境的污染,造成電解鉛價格猛漲,從2003年每噸4500元上漲到今年年初每噸1.3萬元,使部分沒有能力降低成本的企業陷入困境。
業內專家建議,目前有實力建設研發機構的蓄電池企業并不多。因此,企業只有積極創新技術,研發新型的電極材料和制造工藝,進一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環保性能,才能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當今,世界能源正朝著可再生方向發展,新型蓄電池將成為新的市場利潤增長點,比如,風能、太陽能等光伏電池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遞增,開發相關技術的企業將占領市場制高點。
編輯:coco
來源:中國汽車動態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2799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