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的三月份CPI成為眼下各大相關機構的關注重點。在愈合了一二月份的雪災創傷后,3月份的CPI照預期以8.3%的增幅較2月份略有降低。這或將意味著,物價正告別峰值階段。
另據日前公布的中國3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購進價格指數繼續高位攀升,這意味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這對原本就增速放緩的電子制造業而言,顯然是更大的考驗。
如何綜合有效地運用從緊的貨幣政策抑制居高不下的物價和通脹,良性拉動國內需求增長,擴大企業生產投資規模,無疑成為當前社會各界最為期待的經濟工作之一。
三月CPI小幅回落
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3月CPI同比增長幅度為8.3%,將比2月份略有降低。2008年第一季度CPI平均同比增幅為8%,預計第二季度CPI平均同比增幅為8. 5%。
原材料價格難逃上漲區間
電子制造業壓力倍增
在居高不下的全國物價重壓下,除了老生常談的糧食等農產品漲價外,制造業原材料的價格攀升成為不容忽視的又一大焦點。
在最新公布的中國3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體系中,購進價格指數為74.6%,環比上升4.5個百分點。從企業反饋的意見看,反映價格上漲的比重占50%,比2月上升13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 20個制造行業全部高于50%。
繼續高位攀升的購進價格指數給原本就增速放緩的電子制造業再添壓力。盡管目前平板電視、汽車電子的需求增長很快,但整個電子制造業的需求增速卻未能因此被拉升。在這一背景下,主要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就成為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電子制造業主要原材料金屬材料如銅、金、銀、錫等,化工材料如環氧樹脂、石油等都在歷史高位徘徊,而大多數電子產品沒有提價能力,企業的成本壓力倍增。
另外,在國內CPI的高壓影響下,從緊的貨幣政策等宏觀金融政策變化將導致公司資金成本的上漲。由于貸款的緊縮,企業希望用新貸還舊貸來籌集資金的方法也行之不易。
對此,相關分析師認為,電子制造業目前面臨較大的壓力,短期內還將在低谷徘徊,因此將電子元器件行業的評級調整為“中性”。
中國經濟前景依然廣闊
金融政策手段需多管齊下
應該看到的是,整體上,中國3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上揚至58.4 較2月的53.4大幅提高。這反映了企業采購經理對未來市場的樂觀估計,顯示國內經濟需求和增長的強勁趨勢,也說明不論是我國的電子制造業還是整個中國經濟都仍然面臨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和發展契機。關鍵在于,相關的政策面要運用怎樣的法律和行政手段予以扶持和規范化推動。
對于電子制造業而言,企業惟有通過產品的結構升級、提高產品的毛利率,才能抵御成本增加帶來的壓力。
對于整個宏觀經濟的大局而言,CPI如能繼續維持當前的回落趨勢,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有所松動。但是在當前背景下,依靠單一的政策手段顯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四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上已經提出要“穩妥”運用利率工具,央行行長周小川先生也公開表示,低利率有助于擴大內需和發展資本市場。再加上三月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央行在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也將相應減小。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本身對通脹的抑制作用在中短期內可能并不理想,僅靠升值難以根治目前較為嚴重的通脹局面。
因此,緩解當前物價高壓的關鍵在于綜合運用多種金融手段,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避免經濟出現大起大落。
編輯:coco
來源:通信信息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4/200841810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