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硅谷向“太陽城”變身的消息傳開后,引起世界各國對于硅谷的再次注意。曾經掀起過新技術浪潮的硅谷,會不會再次引領世界產業結構重整加速雖然下結論太早,但畢竟硅谷有著新技術和吸引全球“風投”得天獨厚的條件。
據報道,硅谷近來掀起一股“太陽熱”,不少新技術企業躍躍欲試,有的企業將計就計,實現“變身”轉而投入太陽能產品的研制和開發。“硅谷瞄準太陽能產業并非偶然。這個聞名于世的產業基地由計算機芯片的基本材料——晶體硅得名,如今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也是由晶體硅制成的。兩個看似不同的行業,其實材料和工藝都近似,技術上”一點就通“。
由此看來,硅谷真“變身”很可能只是一次低成本的產業結構轉型。何為太陽能產業?最通俗的解釋就是利用太陽光能轉化為電能的產業,世界各國都在爭相研制和開發,對產業命門——專利權的控制更是煞費苦心。尤其是在全球變暖的今年,資源和環保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尋找清潔能源和資源替代品正在成為人們的共識。假如硅谷此次變身成功,會不會再一次掀起新能源開發熱,同樣成為全球關注的大事情。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7年發布的報告數據認為,中國太陽能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我國是很早就研制開發太陽能產業的國家之一,很多產品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面,太陽能產業功不可沒。按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數據,早在2005年中國生產太陽能相關產品的廠家已超過1000家,雇員超過15萬人,總銷售額達到25億美元。迄今,我國的太陽能產業正在擴大,產品也正在向更廣泛的領域延伸。已經公布的相關太陽能的專利,我國的發展也極為迅速:2003年至2006年間,發明專利數量增長了3倍。
目前,在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也已經將清潔能源和再生資源開發利用列為新的產業規劃,不斷增加這方面的投入,目前,日本自主研發的專利依然占據世界太陽能產品的45%,具有很大的優勢。假如美國硅谷也變為太陽城,成為清潔能源產品開發的聚集地,太陽能產品的競爭必然加劇。而我國對于太陽能的開發與應用雖然位居全球之首,但由于傳統產業間的壁壘和障礙,使得太陽能的應用大打折扣。在我們身邊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住宅真的利用太陽能?筆者曾經咨詢過一家國內太陽能企業,如果住房整體不能用上清潔能源,一家一戶可否自理?答案是迄今能夠掛在陽臺和窗戶的太陽能設備沒有研制出來。如果在產業使用初期不能配套,后期產品又跟不上,說明我們的巨大市場仍在休眠狀態。
在目前資本流動極為迅速的清空下,產業調整的速度同樣是以資本聚集的速度為前提的。最近,已有跡象表明,美國經濟正在發生變化,資本回流跡象開始出現。那么,曾經搶占過新技術高點的硅谷,會不會對全球風投資本產生更大吸引力,再次“隨太陽起飛”,值得我們密切關注。否則我們在太陽能開發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就真的太遺憾了。
編輯:coco
來源:上海證券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5/2008591010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