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能源日趨短缺,加上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趨勢,有港企就看準商機,以配合國家「十一五」規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方針,大力拓展內地市場,并可能在本月底會公布兩項新風力發電的項目。
香港新能源執行董事曾細忠表示,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國家鼓勵性的行業,除了有三免三減半(即前3年免交所得稅,后3年就只收一半)及銷售稅減半的稅務政策支持外,購買及安裝風場等設備時,亦有高達17%的退稅優惠措施,而且保證接收風場輸出的電量,對外企十分吸引。
集團擁6風電場
曾細忠稱,該集團現時擁有6個風力發電場,總裝機容量為660兆瓦特,長遠目標是超過1000兆瓦特,已獲批準之上網電費由每千瓦時人民幣0.5元至0.6667元不等,主要供應華北及華東電網。
其中一個風力發電場在黑龍江省代馬溝村,投資了約7億元人民幣。該風電場是安裝由丹麥維斯塔斯公司生產的70臺高65米、葉槳長25米、具有變槳變速、功率優化調節等專利技術的V52-850千瓦風機,總裝機容量59.50兆瓦,配置70臺箱式變電站,同期配套建設一座66kv升壓變電站,作為風電場接入系統的專用聯網工程,場內兩臺容量31.5MVA主變,電壓等級為66/10.5KV。風場設計年度有效運行約達2100小時,而審批上網電價為0.6667元人民幣,該集團在風場的擁有權約83%。
香港新能源企業策略及發展部高級副總裁梁紹榮透露,該公司將公布的兩個新項目選址可能分別在河北省及甘肅省,即將原有項目的設計裝機容量加碼擴大。他又透露公司已在新疆安裝測風機,測試風資源,并打算在當地開發風場。
不過,曾細忠預計最好的風場位置于未來2至3年內將達至飽和,所以該公司除風力發電外,亦大力發展工業乙醇,收購重慶市農民種植的甘薯來生產工業乙醇,避免風力發電日后的飽和狀態。該集團于2000年與西南大學在海南島研發出含有27%碘粉質的甘薯,比番薯的8.9%高很多。曾細忠表示,公司現時每年可收購16萬畝甘薯(每畝每年可種植3噸甘薯),并預計明年可擴充收購至60萬噸。他解釋,每8.3噸鮮甘薯可生產1噸乙醇,干甘薯只須3噸就可,而該公司現時的設備每年可生產10萬乙醇,最高生產量可提升至60萬噸。
江門建乙醇試驗廠
曾細忠又說,提煉1噸乙醇成本需5000元人民幣,包括向農民收購甘薯費用(每噸450元),但賣出價是6300元,收入可達1300元。假如日后發改委批出原料乙醇牌照,更可有高達2700元的補貼費,所以發展工業乙醇是非常吸引的一盤生意。
另外,該公司亦投資超過2000萬元與基因港(香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營企業,在江門興建了一所試驗性質的纖維素乙醇廠。他又看好垃圾發電,并認為長遠是一個趨勢。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7/2008715933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