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已經波及到各行各業,IT業成了重災區。從最新的財報可以看出,很多IT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IT巨頭們紛紛作出計劃縮減成本,裁員風開始越刮越猛。
裁員風一浪猛過一浪
9月中旬,惠普稱計劃在未來三年整合新收購的EDS過程中裁員2.46萬人,接近其員工總數的8%。10月6日,eBay正式宣布裁員10%,即1500人。諾基亞西門子11月初宣布將裁員約1820人。雅虎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務顯示,第三季度凈利潤下跌了64%,前首席執行官楊致遠宣布在年底之前裁員10%。
北電網絡第三季度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4%,為了節省開支,北電網絡計劃將裁員1300人以及數名高管。Sun公司則宣布,作為每年削減7億至8億美元成本計劃的一部分,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5000至6000人,相當于員工總數的15%至18%。
比起這些IT巨頭,中國國內的IT企業裁員稍緩,只有個別企業宣布裁員,數量多為10~200人,而以博客網、搜房網、六間房網等互聯網企業居多。富士康計劃在匈牙利裁員1500名,在國內則爆出變相裁員陷入風波。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從9月至今,全球IT企業計劃裁員已經超過10萬人。
IT企業緣何頻頻裁員
全球金融危機使得資本緊縮,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IT和半導體行業產能過剩,使得產品價格一降再降。前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都使企業的支出不斷增加,為了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存活下來,企業必須適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金融危機加速了企業倒閉、并購。收購之后,企業要對收購部門精簡、優化,仍要削減大量人員。惠普計劃三年內裁掉2.46萬名員工,主要對象為兩家公司重疊部門的員工。這項措施每年將為惠普節約18億美元的開銷。精簡人員是企業削減開支的慣用方法。正如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邊事業部總務處處長耿乃良所說:“訂單一少,人就必須要少,所有開支也都要一起緊縮。面對這場金融危機,企業的反應都非常快。”
裁員能否使IT企業順利走出困境?
裁員可以說是企業削減成本最為快速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效果并不總是很理想。雖然可迅速減少各項直接間接的成本支出,但也有不少負面作用。比如,要支付給員工經濟補償金;裁員對公司的聲譽及員工士氣有較大影響等。
IT企業可以多種方式降低成本。如,富士康集團主要依靠內部資源整合以及成本控制應對經濟不景氣。公司內部提出要“打三呆”,即減少“呆資產”(閑置資產)、“呆庫存”(積壓庫存)和“呆賬目”(應收賬款),值得一些企業借鑒。還有一些IT企業實行了無薪休假。如近日,臺積電首席執行長蔡力行表示,作為公司削減成本低措施之一,自12月份開始臺積電生產部門員工每月必須無薪休假數天,公司其他員工自明年1月份開始也必須無薪休假數天。惠普公司原本預定為期1周的不帶薪關廠休假延長為2周。夏新電子則改以往“大而全”的研發投入方式為追求“精、準”原則,節約了大量成本。如微軟正在采用一些全新的業務模式,為企業和用戶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實行分期付款制,在減輕客戶負擔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市場。
中國市場的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對IT企業是一個機遇。中國政府決定投入4萬億巨額資金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這些資金將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文教事業等多個方面。其中的教育市場、交通及電信市場、醫療衛生領域都與IT企業密切相關。IT企業可以抓住機會,提供硬件設備產品、解決方案以及服務等多種方式來實現業績的增長。
今后,中國IT行業將主要由3G和信息化建設拉動,電信專家李進良表示,TD上馬后,僅基礎設施建設就將有5000億元的規模,由其帶動的相關產業市場份額將達1.5萬億元左右。
“農村信息化戰略”也是拉動IT行業市場需求的增長點。目前農村信息化已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時期,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將引發對整機、配件、軟件、網絡等多方面的需求。IT企業還可乘機優化組織結構,提升運營效率,采用先進技術,拓展與變革渠道。
編輯:nige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1/2009119154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