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武器裝備的飛速發展,電磁兼容技術及其應用已滲透到武器裝備建設及應用的各個方面。目前,電磁兼容技術在以下方面的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電磁兼容性預測仿真技術。積極主動地預防電磁干擾和電磁兼容的設計方法,是現階段電磁兼容研究的重要方法,是電磁兼容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電磁兼容數字仿真,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進行數學建模和仿真計算。20世紀80年代后期,已研制開發了多種電磁設計工具,用于分析處理總體設計中的電磁干擾問題。20世紀90年代,著重于電磁工程設計中計算機圖形技術、三維顯像技術和電磁計算方法研究。
電磁兼容性設計和控制技術。從單設備、單任務轉向系統綜合考慮電磁兼容性設計,不斷優化改進。電磁干擾控制技術也出現了一些新進展,提供了硬件解決辦法。采用的干擾抑制裝置包括時間和頻率匿隱器、陷波器、干擾消除器等。另外一項重要技術,是使用雷達吸波材料以減少電磁干擾的影響。雷達吸波材料接收射頻能量的獨特能力,使它特別適用于對鄰近電磁系統的去耦和減少從結構物反射的電磁能量。當前還急需在電磁干擾的屏蔽濾波新材料、新工藝上獲得突破。
電磁兼容性試驗和評估技術。電磁兼容技術發展離不開試驗技術?傮w、系統級安全裕量,電磁場對人員、武器裝備、燃油的危害效應和抗核電磁脈沖效應試驗等方面尤為關注。新型測量儀表、儀器設備的開發研制和新技術在電磁兼容標準中的應用,試驗設備和設施體現出寬頻帶、高場強的特點。電磁兼容性試驗技術逐漸向高速自動化、集成化、便攜式方向發展。當前,軍用裝備尤其是電子設備其工作頻段不斷拓寬,為滿足軍用裝備發展的需求,必須建立相應的檢測手段。
電磁輻射危害及其防護技術。電磁輻射對人員、軍械和燃油的危害,在武器系統中有其獨特性。美國國防部尤其是海軍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進行全面的研究,目前已形成一系列標準規范、設計準則、作業規程等。由于無線電技術的發展,電磁波的廣泛應用,電磁波輻射對生物特別是對人體的影響,也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在這一領域獲得很大進展,形成了電磁輻照的標準。但目前人員危害的場強限值、軍械抗電磁輻射的安全系統評定方法、燃油安全距離等技術問題還有待于突破。
電磁脈沖效應及其防護技術。雷電及核爆炸都會產生電磁脈沖,尤其高空核爆炸產生的電磁能量可大量損壞敵方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在軍事上有很大價值,各國仍在大力加強核電磁脈沖的研究。因此必須加強武器系統抗電磁脈沖技術研究,以提高武器系統在電磁武器、高空核爆炸打擊下的生存能力。
總之,高技術戰爭是處在復雜多變的電磁環境之中的。電磁兼容性是直接影響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約裝備作戰力發揮的關鍵技術。因此,開展戰場電磁環境效應研究,加強武器裝備電磁危害的防護,提高武器裝備在未來戰場的生命力,是至關重要的。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3/2009318155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