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腳步放緩還是處于情理之中,但是自2000以來一直都保持著較高增長率的中國IC產業在2008年出現輕微的下滑還是有些出乎人們的意外。針對這種情況,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徐小田不久前在上海出席IC China 2009舉辦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其原因還在于“不成熟”。
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蘇州市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集成電路博覽會暨高峰論壇(IC China 2009)”將于2009年10月22~24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除了第一次與中國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eMEX)同期舉辦,第一次設立“太陽能光伏展區”外,還在2008年第一次攜手中美半導體協會舉辦了“中美半導體節能技術、產品與應用合作論壇”后繼續舉辦第二次會議,屆時還將發布“中國半導體節能技術、產品及應用白皮書”。
由于全球半導體行業遭遇重創,年輕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也遭遇到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阻力和困難,因此本次發布會的主要問題有圍繞著這一問題而展開。徐小田表示,中國IC產業前幾年的增長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投資所拉動的。雖然今年也有一些公司表現不錯,比如瑞薩科技將MCU封裝業務轉移到中國,無錫海力士加大投資規模等。“但我認為還是局部現象。”他強調,即使上述局部現象,也只是在中國發生。“就全球來看,我們還沒有看到上升的勢頭。”
就目前來看,中國本土的大多數IC企業從事的基本上都是代工。無論芯片設計、芯片制造皆是如此。“中國IC設計業還不是很成熟。雖然前幾年涌現出來幾家引領行業發展的排頭兵,但很多都是曇花一現。”另外,一些企業缺乏創新,產品結構單一,嚴重依賴政府采購的現象也比較嚴重。“IC卡、身份證這些產品一旦不采購,就有公司業績開始下滑。”徐小田指出。
徐小田表示,全球半導體行業遭受重創,就連Intel這樣如此成熟的公司都宣布關閉位于上海浦東的封測廠,而在存儲器領域,許多供應商也在想方設法紓緩資金。“而我們全部IC設計企業的營收總額也比不上排名全球第10的國際半導體公司,應對危機的能力更是可想而知。”
危機下本土IC設計公司如何克服“不成熟”弊端進而求得長遠的生存和發展?徐小田強調,這不是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公司能夠解決的。“應當提倡穩定和共贏,而不是你死我活的低價競爭。”他說。
“在半導體產業方面,中國政府、協會、企業的經驗都很少。”徐小田說,“我認為企業不僅要研究產品,更要研究自己的生存環境。”
多年以來,中國半導體產業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等著國家給政策,所謂的“靠天吃飯”。“但是沒有什么企業能股積極主動的進行市場研究,并通過所得數據來對政府政策給出建議。”徐小田建議,“企業應該多進行一些經濟研究,了解國內外政策差距,以此來真正促成有利于本土產業發展的政策出臺。”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4/20094131050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