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消息,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再生能源金融論壇上透露,新能源振興規劃即將出臺。隨著相關發展目標的調整,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風電規模將達到1億千瓦以上。受此拉動,中國國內目前風力發電基地設備吊裝市場將進入高潮,一大批包含履帶起重機在內的大型建筑機械設備將再次得到重用。
當前,中國正在通過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基地促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努力在風能資源豐富的西北和沿海地區建成六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甘肅河西、新疆哈密、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都力圖打造中國“風谷”。
風能發電基地建設崛起
從相關資料看出,在我國目前新能源產業的各子行業中,風力發電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太陽能利用受技術制約略有滯后,后續發展依賴于政策支持。而此次新能源振興規劃納入了核電開發利用的內容,核電發展有望加速。
在最近召開的第四屆再生能源金融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梁志鵬透露,新能源發展規劃的初稿已經制定完畢,并完成了向各地發改委以及相關企業征求意見的工作,將擇機出臺。根據新能源振興規劃,風電將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
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朱永芃表示,中國風力發電的發展速度很快,2008年底,我國風電裝機894萬千瓦,居于世界第四,亞洲第一,2010年可以達到2000萬千瓦,2020將達到一億千瓦。我們想不僅做風力發電的投資,我們把設計、建設、調試、運行等投資的幾個環節,我們都做得很強大。
風電發展的重點將是大型風電基地的建設,到2020年,將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東北,以及江蘇沿海等地建立若干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目前我國風力發電的發展擁有良好的基礎,國電集團江蘇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金驥說:“現在的設備可利用率達到了98.89%,這在全球都是最高的。國電江蘇龍源風場實現盈利4000多萬元。”
同時,風力發電的大規模開發,將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實現設備制造國產化。國電聯合動力總經理張軍表示,“我們要自主研發5兆瓦及以上的機組,以及2兆瓦左右的新一代風機,同時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爭取在2012年達到20%產品出口,產能業績居世界前列。”據業內人士分析,除卻一批風機設備需求上升之外,前期風電基地建設也需要大量的吊裝設備如履帶起重機等,都將隨著新能源規劃的出臺而受益。
風能發電市場前景廣闊
據研究報告預計,全球風電發展正在進入一個迅速擴張的階段,風能產業將保持每年20%的增速,到2015年時,該行業總產值將增至目前水平的5倍。從目前的技術成熟度和經濟可行性來看,風能最具競爭力。從中期來看,全球風能產業的前景相當樂觀,各國政府不斷出臺的可再生能源鼓勵政策,將為該產業未來幾年的迅速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根據預計,未來幾年亞洲和美洲將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地區。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將實現每年30%的高速增長,印度風能也將保持每年23%的增長速度。印度鼓勵大型企業進行投資發展風電,并實施優惠政策激勵風能制造基地,目前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第5大風電生產國。而在美國,隨著新能源政策的出臺,風能產業每年將實現25%的超常發展。在歐洲,德國的風電發展處于領先地位,其中風電設備制造業已經取代汽車制造業和造船業。在近期德國制定的風電發展長遠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風電要實現占電力總用量的25%,到2050年實現占總用量50%的目標。
而一直以來在風能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歐洲國家增長速度將放慢,預計在2015年前將保持每年15%的增長速度。其中最早發展風能的國家如德國、丹麥等陸上風電場建設基本趨于飽和,下一步主要發展方向是海上風電場和設備更新。英國、法國等國仍有較大潛力,增長速度將高于15%的平均水平。
目前,德國仍然是全球風電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德國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球的28%,而德國風電設備生產總額占到全球市場的37%。在國內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出口已成為德國風電設備公司的主要增長點。
在中國,2006年國家發改委會、科技部、財政部等8部門聯合出臺了《“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依據十項節能重點工程的標準以及政府支持環保節能產業的政策導向,未來工業設備節能更新改造、建筑節能、節油及石油替代以及可再生能源這幾大節能領域將獲得快速發展。
目前,中國市場最熱的可再生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等產業。風能資源則更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無污染等特點,綜合社會效益高。而且,風電技術開發最成熟、成本最低廉。根據“十一五”國家風電發展規劃,201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而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約91個風電場,裝機總容量僅260萬千瓦。可見,風機市場前景誘人,發展空間廣闊。■
來源:鳳凰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5/2009526933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