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原定的揭曉日期已超過兩個月,但中國最大光伏電場――甘肅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場項目的招標結果至今沒有宣布。本報獲悉,國投電力 (600886.SH)與英利控股(NYSE:YGE)聯合報出0.69元/度的"超低競標價",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審批時遇阻,需要重新確定上網電價。
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發改委價格司是觸礁的關鍵。
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的確定事關這個產業的未來,而超低的報價令決策者陷入兩難。招標之后,企業,學會都曾以各種方式表達對這次招標的不滿。上述價格被認為是惡意競標,并給政府一個錯誤的價格信號。
現在,新方案正在醞釀。一個可能的方案是,將未來的項目納入此次招標,以平衡各方利益。
醞釀新方案
5月19日,敦煌市發改委副主任,能源辦主任趙廷乾回應本報:"我們也在焦急地等待招標結果,搞不清楚為什么到現在還沒宣布。"
招標之后,國投電力以第一名0.69元/度的價格上報國家能源局,能源局再上報給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但是,最終價格司并未批復。
項目招標的核心參與人告訴本報,招標結束后,發改委價格司要依據價格做上網電價的制定,現在0.69元/度和1.2元/度之間斟酌。
上網電價如何制定,給各方出了難題。
從國投和英利角度來說,他們希望價格為1.2元/度,這樣,可以在實際經營中獲得更多貼補,但是,一旦確立這樣的價格,招標方就無法忽視投標的第二名和第三名:"中廣核能源開發"和"龍源電力集團",他們的報價為1.0928元/度和1.16元/度。
如果國家部門依然確定0.69元/度為上網電價,不僅業內會掀起軒然大波,對此后電站的建設,招標項目的開展都將帶來不好的示范效應。
"相關部門現在正在制定新的方案",該人士表示,"會把未來的項目提上來做平衡,也就是說,這不再是一個項目,而是好幾個項目均攤。"
據悉,這兩周內,相關部門前往英利控股做多次溝通,調研。
分析師稱,電站運營商即便拿到標后,想要盈利,肯定需要更高的上網電價。1.2元是比較合理的價格,但如何做平衡,對相關部門來說是個挑戰,這也是他們之前未曾預想到的。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參與評標的人士透露,招完標后,國家發改委專門與國投電力溝通過。目前,國投電力在這個項目上的內部收益率只有3.4%,盈利難度很大。合理的內部收益率不應低于10%,至少要比貸款利率高。
"雖然結果還沒確定,但不會重新招標。"上述人士說。
5月21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參加"中國能源戰略轉型與綠色革命"電力論壇時對本報表示,"敦煌項目的招標結果還沒確定,在研究分析。"其透露,未來光伏發電項目在電價上,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將確定標桿電價,企業自己選擇合適的項目。標桿價格將通過招標確定。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招標肯定是必要的,國家有關部門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招標,確定出合理的市場和價格,這個過程估計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報價的秘密
最后一輪招標后,遲遲兩月都未有揭標,但該標實質上已被英利控股和國投電力拿到,憑的就是最低價。
李宗煒告訴本報,其實任何招標,以最低價錄取并不奇怪。因為經過篩選入圍企業,基本在質量和規模上都過得硬,那么,接下來比的就是成本。
據相關資料顯示,招標最后共入圍13家企業,全部報價在2元/度以內。
在競標中,報價最高的是"百世德太陽能科技"聯合"中廣核風力發電",競標價為1.9208元/度,百世德的實際控制人,便是賽維LDK董事長彭小峰。
報價最低的為國投電力的0.69元/度,遠遠拉開與第二,三名競爭者的距離,列第二,三是"中廣核能源開發"和 "龍源電力集團",分別報價1.0928元/度和1.16元/度。
可以看出,敢投出"超低價"的,均是"不差錢"的央企。
央企都有各自捆綁的光伏企業,作為業主向招標方報出價格。甘肅電力,國電電力,中國節能,中環(中國)工程,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華電集團新能源均報出了低于1.5元/度的價格。
5月8日,英利控股首席財務官李宗煒稱,0.69元/度的價格,是國投電力提出的,在競標時,是國投電力為業主,向招標方報出的價格。
從英利控股背景來看,其旗下天威英利的第二大股東,是中國兵裝集團。
李宗煒透露,在業務分割上,英利控股向國投電力提供組件供應,由國投電力施工,做配套電纜。在資金上,我們在能力承受范圍,向國投報出銷售價,但是,對于國投來說可能是需要自己掏錢,但是他也會獲得相應補貼。
"我們都不是奔著利潤去的,是想通過這個項目展現實力,這是國內首個項目,有標志意義。"李宗煒說,雙方利潤上不會下降很多,自己和國投的報價都是經過利潤的模擬測算,基本不賠錢。
知情人向本報透露,國投電力近年來在新能源領域涉足不多,為了進入光伏發電領域,此次競標必須報出"侵略性"的報價。
另外,國投電力等諸多競標央企還寄望于,國家發改委會就上網電價頒布相關政策,從中得到補貼。
眾矢之的
這樣的一個超低價,卻讓英利控股和國投電力擺在了一個難堪的位置,這是他們最初沒有想到的。因為即便是在金融危機時期,該行業平均成本仍在2元/度-3元/度。
參加競標的一家光伏企業告訴本報,其實當時投標時,傳出尚德價格會在1元以下,但最終獨有英利和國投,暴露在大家的視線之下。無錫尚德與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地聯合價在1.4433元/度。
英利和國投就這樣成為眾矢之的。
一旦這個標觸礁,其他標都很難展開。目前各地有多電站都在建,云南160兆瓦還未得發改委批準,征地已經完成,青海第一期30MW隨時都會開建,西藏還有個10MW,江西,揚州,淮安都紛紛在報電站,從全國來看有近20個項目。
另外,如果甘肅敦煌中個合理的標,那么其他各地的標價只要略微上下浮動,但0.69元/度的價格一旦被認可,形成參考基準,就給接下來電站招標帶來很大難度。
"我們不愿意過多去說,事實上,國內已擁有太陽能光伏完整產業鏈的只有我們和另一家企業,并且是有東西產出的,我們的成本是最低的。"李宗煒說。
在去年第四季度國內光伏企業大幅虧損之際,英利控股的毛利率達到13.2%。另外,全球最大光伏電站――位于葡萄牙62MW的茂拉電站,英利控股是獨家的組件供應商;谶@些,李宗煒認為英利控股沒理由不拿這個標。
麥健陸(JLMcGregor&company)顧問公司分析師裴培表示,目前多晶硅價格已降至每公斤70美元,年底可能會到達50美元,以英利控股歷史上業績最好時期估算,每瓦可達到0.8美元,這樣來看其每瓦成本在1.1美元-1.2美元是可以實現的。
有光伏企業透露,招標之后,企業,學會都曾上書或口頭表達對這次招標的不滿。業界一片嘩然,認為惡意競標給政府部門提供了錯誤的價格信號。
尚德電力盡管自己在招標時,選擇聯手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其董事長施正榮仍然公開表達對央企介入的不滿,甚至公開反對招標制度。
施正榮稱,"聽說很多央企做風能都是不賺錢的,甚至還虧,為的是拿指標。因為國家有一個硬性指標,到2010年3%的發電量要是綠色發電。"
"國企如果出于這個目的來不理性地搶奪項目,那么終端市場很快就會被它們占領。因此,我們強烈反對招標制度。"施正榮說。
在施正榮看來,中國要發展太陽能就不能通過招標來定價,而應該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折價規定定價。比如說今年1.8元/度,明年1.6元/度,后年1.4元/度,到2012年1元/度,以這樣的方式實現!
來源:中國電力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5/2009526936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