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巴馬接受IBM建言宣布將花110億美元用于改造老化的模擬電網,升級為“智能電網”項目后,各路資本攜裹著資金和技術開始搶灘。中國版“智能電網”題材也隨著七月《新能源振興規則》的出臺而愈發炙手可熱。上月,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明確到2020年投資規劃約為2000億元建成“智能電網”的規劃后,“智能電網”就成了各大機構眼中最熱門的題材。近期各機構的投資組合推薦中,在電力市場占有八成份額的東軟集團(600718,股吧)和提供智能電表的長城開發(000021,股吧),都被各大機構從“增持”調高到“買入”級別。
智能電網拉動IT投資
盡管“智能電網”已經成了現在投資界的熱門詞匯,但非專業人士依然很難理解“智能電網”意味著什么。在一年中,電力僅有2%的時間經歷尖峰需求,酷熱的天氣里,所有空調都開足了馬力,每年這時,中國不少地區都會缺電。
“在智能的環境里,客戶知道什么時候用空調最便宜,自主地選擇電力使用的時間段,以后也不會再有查電表的上門,因為電網公司、住宅、企業間的網絡是互聯的。”劉積仁向本報介紹,電力行業的增長,將成為東軟在2009年的主要增長來源。
比如IBM在地中海的島國馬耳他建一個全國性的“智能電力”樣本———這個小國大約有55%的用水成本都和電力有關,把馬耳他2萬個普通電表換成互動式電表,馬耳他電廠Enemalta就能實時監控用電,并制定不同的電價來獎勵節約用電的用戶。
“智能電網會成為未來拉動國家GDP增長的主要趨動力。”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說,每一次經濟危機都能引發一輪能源變革,有著數萬億市場的智能電網又將引爆IT產業的新一輪深度革命。
外資巨頭搶灘
Google正在公司內部測試智能電表軟件,該軟件可以對用戶家中電器和照明設備的用電情況進行智能分析,然后把結果傳到用戶的電腦中,用戶可以隨時看到用電數據構成。Google的研究顯示,如果家庭用戶能夠及時了解家用電器的耗電詳細信息,就會使自己每月的電費開支下降5%-15%.
在中國市場上,過去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跨國公司主要優勢是在銀行和航空領域,在中國依然是以銷售產品為主,但為了搶灘中國目前的醫改和電力智能化,戴爾、英特爾(博客)、HP也紛紛組建公共事業部門。
2006年,IBM開發“智能電網”解決方案,試圖把電網數字化。電力公司可以通過傳感器等設備,把電網的數據實時傳回來,細化用電管理。兩周前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周偉焜現身廣州,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他認為新一輪IT技術革命的核心是讓互聯網與電力、手機、計算機、鏡頭、芯片、傳感器等各種設備組成的物聯網融合,利用IT技術使社會基礎設施變得更“智慧”。
中國企業厲兵秣馬
“IT服務看上去很誘人,但利潤率不高,像東軟利潤率達20%都算是比較高的,而且這個行業屬性是需要前期大量投入的。以IBM為例,要在中國收獲,前期要做大量的耕耘。”劉積仁認為,電力增長會成為醫療行業之后的第二大增長趨動力。
興海通證券將公司投資評級由“增持”提高到“買入”,分析師認為,智能電網對于數據分析以及管控的需求大大增加,東軟集團在這里面解決方案的產品線最全。“我們認為公司2009年全年國內軟件與系統集成業務營收應有超過20%的增長。”
興通證券認為,在整個計算機軟硬件行業,智能電網建設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電力行業解決方案,目前東軟集團有絕對優勢。由于智能電網對于數據分析以及管控的需求大為增加,業務涉及到電網業務層面的行業方案解決商受到的推動將較為直接和明顯。前幾年“數字圈地”終于進入收獲期,東軟是電力系統外最大的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電力行業業務占公司國內解決方案業務的比重估計為8%-10%。■
來源:北極星電力新聞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7/200973938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