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芯片市場的國際化發展趨勢,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隨之而來。近兩年,美國、韓國、中國臺灣等海外芯片企業加速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且我國LED外延、芯片企業數量的快速增長,產能擴張,國內芯片企業面臨如何發展核心技術、在市場中立足、崛起的考驗。
在LED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LED通往通用照明這個終極市場的步伐日益加速,“通用照明市場還主要是政府在推,真正的市場還沒有啟動。”某位業內人士道,目前很多燈具廠商用集成的小功率芯片做照明,價格便宜但存在可靠性問題,隨著發光光效的提升和照明對于器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大功率芯片將是市場主流。“然而目前國內80%的大功率芯片還得依靠臺灣和美國進口。”
不可否認,遠到2008年全球矚目的奧運會場館鳥巢、水立方上的LED大量采用進口芯片,近至2009年,由科技部組織發起的是“十城萬盞”試點示范工程及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三部委聯合招標的半導體照明產品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在保證示范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對性能和可靠性做了較高要求,很多中標企業也都保守地選擇了進口芯片。“國內大功率芯片企業從中受益較少。”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擔憂道,如果未來中國一直缺失高品質的大功率LED芯片,即便政府在示范工程上投入十倍百倍的資金,那也只是為外國芯片廠商在中國賺取更豐厚的利潤,中國本土的封裝及應用企業永遠只能獲得微薄的“辛苦費”,中國的LED產業必將步入悲哀的DVD產業的后塵。據了解,目前國內芯片廠商大概有幾十家之多,但國內LED芯片企業因技術、設備配套等問題產能未發揮出來。CSA統計數據也顯示,中國大陸目前已安裝投產301臺,預計2011年中國MOCVD將新增約400臺,總數將達到700臺。隨著產能的陸續釋放,預計今年白光芯片價格整體將下降20%~30%左右,這將對國內中低端芯片市場造成一定影響。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主要芯片企業廈門三安側重于小功率LED背光和顯示屏市場,杭州士蘭明芯、武漢華燦聚焦LED戶外顯示屏市場,廈門乾照則專攻紅黃光芯片,專注于大功率芯片生產的廠商主要為武漢迪源、廣州晶科等。面臨外資的強勢進軍,國內芯片產能釋放,價格下降等多重壓力的同時,國內芯片企業該如何突圍?“在器件發光效率達到理論極限之前,LED行業將是一個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的領域,差異化、專業化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和未來。”某位行業專家表示。
“就技術層面看,目前國內芯片行業確實已經達到110lm/W~120lm/W的研發水平,但能夠大批量生產的企業卻屬少數,技術不是決定企業成敗的唯一關鍵,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最重要的要看其在量產良率、品質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競爭力。”某位行業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實現100lm/W目標之后,中國LED芯片企業目前發展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產業化、規模化、效益最大化。
- 1
- 2
- 3
- 4
- 總4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8/20118101145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