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召開的“2012國際云計算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官員表示,為推動云計算產業健康發展,云計算指導意見正在加緊編制。
云計算,即一種基于因特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的數據中心里,成千上萬臺電腦和服務器連接成一片電腦云。由此,用戶可以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云計算可以讓用戶體驗每秒超過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將改變現在電腦“機箱+顯示器”的模式。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各地興起了建設“智慧城市”等投資熱潮。據上證報報道,對此,工信部軟件服務司司長陳偉在發言時表示,各地重視信息化建設的行為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投資熱潮的背后,也引發了相關投資的浪費和能源消耗問題。
陳偉明確表示,為遏制盲目投資的勢頭,工信部正加緊編制云計算指導意見。意見將明確發展思路、加強統籌規劃,并在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措施。
另一方面,主管部門還將積極推進云計算標準化工作。“研究制定云計算技術標準、服務標準和安全管理規范,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活動和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增強我國云計算的話語權。”陳偉指出。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標準和法規逐步完善,云計算產業發展環境有望進一步改善。根據東方證券研究所有關預測,到2015年,我國云計算產業鏈規模將達7500億至1萬億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所占的份額有望達15%以上。
云計算萬億市場開啟多路資金蜂擁“云端”
9月25日,萬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基于云平臺的搜索、收藏和分享網站“微網”。由于微網采用了云計算平臺為用戶提供多種互聯網應用,因此備受業內關注,包括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傳志,都對微網上線發去了賀詞。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在微網推出前,網易等公司推出的“有道云筆記”等云計算應用,開始被廣泛使用,并越來越受到各類投資者的關注。目前,國內云計算產業已經起步,發展勢頭良好。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艾瑞咨詢、易觀國際等權威機構預測,到“十二五”期末,我國云計算產業的總體規模將有望達到7500億元到1萬億元。日前,科技部印發《中國云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對此,業內普遍認為,這一指導性文件明確了云計算在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中的重要地位,也意味著萬億規模的云計算市場將正式開啟。
國金證券、安信證券的機構指出,云計算將成為下一輪IT行業增長的主要推力,其增長空間來自于傳統IT架構的改造和轉型、移動互聯網需求、傳統工業信息化普及與升級的需求;“十二五”期間,與云計算息息相關的系統集成商、云計算平臺提供商、存儲器和基礎軟件、應用軟件等領域有望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目前,廣闊的市場前景,已使多路資金爭相涌入“云端”。據工信部和科技部等部委的知情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央政府將成立專項資金,支持云計算產業發展;而北京、深圳、廣州等多地政府,都將2015年定為實現云計算產業規劃的目標年,其中北京定下了500億元規模的目標,廣州則定下了150億元作為目標,深圳則要培育十家年收入過億、過十億的云計算企業。
除了政府資金支持外,面對誘人的市場,國內IT大佬也已頻頻發力。百度今年3月正式發布云戰略,并于近期宣布將投入16億美元(約100億元)建立云計算中心;浪潮牽頭成立“云海”云計算產業基金,基金總規模達100億元,首期投資30億元;騰訊從2011年底開始,在重慶、深圳等地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目前累計投資總額已經超過20億元;阿里巴巴、網易、聯想等公司也已推出各自的云計算應用,相關投資總額超過30億元。另外,三大運營商也已在內蒙等地投資建立云計算數據中心,公開數據顯示,累計投資金額已超過100億元。
另據ChinaVenture和清科研究等機構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公開披露的云計算投資已超過20起,累計投資總額超過15億元。除此之外,國內外一些知名的風投機構,也已表示將成立專門基金,用于國內云計算產業的投資。公開資料顯示,KPC B、紅杉、軟銀等國際投資機構,均已表示有興趣投資中國的云計算產業;而深圳創新投、上海聯創等國內創投機構,也已透露了各自投資云計算產業的意向。<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2-12/2012127955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