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事件可能是中韓國運的分水嶺,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如果因為韓國政府一意孤行的政治行為,韓國企業將徹底失去中國這個市場,那么對于韓國的汽車工業而言,將是難以承受的致命打擊。
在動力電池的發展道路上,形成了中日韓三國相互競爭的格局,三個國家在技術路線、資金投入、產業規模方面各有千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又相互學習,在斗爭中合作,在合作中斗爭。為了確保自己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技術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中日韓三國都會投入巨大的資源,在動力電池這個領域繼續發力。
如今,中國已成為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韓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這一點充分體現在汽車產品上面。2015年,現代汽車集團(現代和起亞)在全球市場的銷量為802萬輛,排名全球第五。在中國市場,現代起亞總計銷售了168萬輛汽車,其中現代汽車公司為106萬輛,起亞汽車公司為62萬輛。中國市場的銷量占據了現代汽車集團全部銷量的20.9%,已連續多年成為其全球第一大市場,為現代汽車集團貢獻了穩定的銷量和大量的利潤。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另外兩家韓國企業--LG和三星,取代了現代企業的位置,大舉進入中國攻城略地,直接在中國投資建廠,希望為中國本土車企提供最有競爭力的動力電池,從而在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推廣和普及,其中很大一個障礙是價格。電動汽車要走入普通大眾的家庭,必須達到或接近傳統燃油車的成本,才能體現出比較明顯的性價比。在整車的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動力電池系統,按照不同的配置,一般占到整車成本的30%~60%,所以如何降低電池成本,就成為電動汽車普及速度的關鍵。
為了加大推廣力度,我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提供了高額的補貼,從而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同時也通過產業政策引導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逐步降低成本。國務院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規定,2020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至1.5元/瓦時以下。
三星和LG為了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采取了積極的進攻策略,以很低的價格來銷售產品,希望快速占領市場,擠壓本土的鋰電池企業,這會導致三星SDI和LG化學面臨一定的財務成本,但收獲是市場份額。依靠集團的大資本優勢,短期的財務成本并不會影響三星和LG的決心,隨著成本持續降低,規模持續擴大,未來一定會達到一個盈利平衡點。
三星SDI和LG化學的公司年報也印證了這一觀點,這兩家企業的動力電池業務連年虧損。韓國企業,依托其背后的大財團,試圖以價格優勢來占領中國的動力電池市場,這可能會擾亂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節奏,拖垮國內的動力電池企業,使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被國外的企業所掌控,如同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一樣,需要長期依賴國外的技術和產品輸入。顯然,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結果,也與我國政府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初衷相背。
車產業不但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韓國經濟的支柱產業。與中國不同的是,韓國本土的汽車市場規模很小,其汽車產品以出口為主,而中國恰恰是韓國汽車工業的最大消費市場。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如果因為韓國政府一意孤行的政治行為,韓國企業將徹底失去中國這個市場,那么對于韓國的汽車工業而言,將是難以承受的致命打擊。
現代起亞汽車集團,三星集團,LG集團,這三家企業是韓國排名前五之內的企業,也是韓國國內的大財團,這三家企業的表現將決定韓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地位。目前來看,形勢不容樂觀,韓國企業急欲入門而不可得,這是關乎韓國經濟增長和汽車產業發展的大事,在韓國政府悖逆中韓經濟關系的魯莽行為下,中國政府一定不會予以讓步。
想進來跟中國一起發展嗎?請拿出你的誠意。<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882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