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研發的過程是苦澀的,結果卻是鮮甜的,科華恒盛的發展之路亦如此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科技屢獲突破:4月20日,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升空;4月26日,首艘國產航母下水;5月3日,宣布全球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5月5日,這一連串驚喜又加上了國產大型客機C919成功首飛。
首次飛向藍天的C919外形清新:尾翼被涂上明亮的綠色,機身則是藍白相間。官方“簡歷”顯示,C919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標準研制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整體國產化率超過50%,基本型全經濟級布局為168座,混合級布局為158座,標準設計航程為4075-5555公里。
大型客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科技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被譽為“現代工業之花”。從2007年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到2015年,C919飛機首架機總裝下線;再到今天,國產大飛機從藍圖飛向藍天,前后歷時10年。
中國商飛公司是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干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要載體,主要從事民用飛機及相關產品的科研、生產、試驗試飛,從事民用飛機銷售及服務、租賃和運營等相關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科華恒盛曾為中國商飛公司量身打造“慧云”模塊化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為其構建了一個高效智能、安全便捷、極具擴展性的綠色數據中心,有效支撐了部分業務需求。
科華恒盛“慧云”模塊化數據中心
在完成首飛進而實現量產后,C919將成為中國制造的又一張名片,它意味著中國民航將不再依賴國外進口,中國的飛機制造真正走出一條自主研發的大發展之路。據悉,C919目前已經獲得全球23家用戶570架訂單。
回顧中國民族工業制造之路,自主研發就意味著“從新開始”甚至“從零開始”,這個過程無疑是苦澀的,但只要目標堅定就有可能結出碩果,科華恒盛的發展之路便是如此。
堅持自主研發
科華恒盛創立于1988年,29年來專注電力電子技術研發與設備制造,這樣的堅持在業內并不多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端電源技術與市場都被國外品牌壟斷。在技術封鎖中,以“集科技精髓,創華夏偉業”為使命的科華恒盛選擇了自主研發。先后填補“高效率大功率電源變換拓撲與控制”“無主從自適應多機并聯控制”“大功率三相UPS”等國內技術空白,推出各功率等級的高端UPS,為民族企業贏得在國內市場的一席之地。至2016年,科華恒盛已經連續19年領跑中國本土電源產業。
科華恒盛FR-UK33系列UPS
摘取“皇冠明珠”
誠如大飛機是“現代制造業的一顆明珠”,應用于核電廠的核島級UPS可謂高端電源的“皇冠明珠”。
由科華恒盛自主研發的核島級UPS設備,不僅成功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同時成功中標“華龍一號”項目廣西防城港核電廠,系核電領域核島級直流及交流不間斷電源設備首次采用國產品牌。
可以說,沒有長達20多年電力電子技術的深厚積淀,也就不會產生這項傲人的科技成果。
聚焦高端領域
近年來,由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領銜的科研團隊在量子領域接連獲得重大突破。隨著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在我國誕生,中國量子技術的領先優勢更進一步。
在信息安全領域,擁有前瞻視野的科華恒盛與全球領先的量子通信技術公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共同開發量子通信應用市場。
在準入門檻極其嚴苛的軍工領域,科華恒盛在業界率先獲得最為齊全的“軍工資質”,目前正以自主可控技術在拓展國防各領域的產品應用。
集成解決方案
在高端電源領域建樹頗多的科華恒盛于2010年成功上市后,為全面落實高端定位,提出從單純的產品制造過渡到向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延續自主創新的精神,科華恒盛深度切入與公司核心競爭力相關的業務領域:
為G20杭州峰會、上合鄭州會議、港珠澳大橋等重大會議與工程提供電力保障解決方案;為全國30個城市、近70條軌道交通線路打造交通電力保護與節能一體化方案;在北上廣自建云計算中心,提供15000+機柜,同時在全國形成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四大數據中心集群,為各行業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光伏電站、儲能、微網、電動汽車充電項目遍及全國。深厚的技術實力與科學的市場布局令科華恒盛具備了與國外頂尖廠商同臺競技的實力。
科華恒盛數據中心全國布局圖
C919不日將在全球上空翱翔,民族工業有多少自主研發的決心,就有多少奇跡將被成功書寫。<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5/2017510134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