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工信部部長苗圩不約而同地強調加快電動汽車充電產業的發展。萬鋼指出,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將由汽車智能化與充電智能化共同驅動。苗圩建議加快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并調整投建布局,盡快縮短車樁比例,確保實現2020年建設50萬個公共充電樁的戰略目標。
充電,如同二十年前的“中石油、中石化”,成為電動汽車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支撐。而充電網背后蘊藏的工業大數據和能源互聯網,也慢慢浮出水面。
隨著2017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式增長,全年累計銷售77.7萬輛,整車與電池技術的穩步提升,也更加堅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國家戰略。一時間,傳統造車企業頻頻給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也開始攻城略地,新能源汽車的“群雄割據”的時代已經開啟。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指出智能汽車已成紅海,而智能充電還是藍海。“藍海”之中誰最強?誰又進行了優先的布局?誰能成為未來充電產業的BAT?
充電市場布局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國務院、國家能源局籌備成立)發布數據,截至 2017 年底,成員單位累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 213903 個。全年新增公共充電樁 72649 個,增長率達到 51%。其中相對規模化的運營商有13家,位列前四名的分別是特來電97559(占比46%)、國網42304(占比20%)、星星充電28521(占比14%)、中國普天14660(7%)。
從充電聯盟的數據看,前四家充電運營企業占比超過86%,行業格局分化明顯。汽車充電這個巨大的產業,是否成為石油行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們不得而知,單從布局的領先性來講,特來電和國網已經實現了高度領先。
從充電布局領域分析,位列前三位的特來電、國網、星星充電均有不同側重點。特來電重點布局城市公共場站,在公交、物流、網約車市場領先,城市中心充電站同樣布局完善。資料顯示,特來電通過與各地政府、車企、產業鏈企業合資等形式,成立了84家子公司,充電設施遍布全國277個城市,在北京、天津、武漢、成都等200余個城市市場占有率第一。投建總充電終端近20萬個,累計充電量已經達到近7億度。采訪中,特來電負責人表示,特來電從14年開始進入充電產業,累計投資達50億元以上,2018年會有更多在建的充電樁上線,并且規劃緊密跟隨B端的公交、物流、出租、共享汽車,C端緊密建設公共快充站,解決車主公共充電難題,2018年目標充電30億度,服務200萬車主。
國家電網作為充電產業的國字軍,也是進入充電產業最早的企業,在目前車流量較少的高速、城際充電網的建設有大量前瞻性布局。國家電網依靠自有的電力接入優勢、網絡優勢、團隊優勢,建成了“九縱九橫兩環”高速快充網絡,累計建成充電樁超過4萬個,以大功率快充為主,覆蓋城市150個,保證電動車主的長途續電需求。同時國家電網也對充電產業的同行提供了電力接入、電力增容等支持。從市場規模來看,國家電網承擔了城際、高速等遠程充電需求的重任,特來電主導了城市內的公共充電建設,兩者各相呼應,為新能源汽車的初期發展奠定了基礎。
星星充電重點布局出租車、私人樁領域,集合了免費安樁、眾籌充電樁、共享充電樁、網絡銷售充電樁等多種形式,自建充電樁近3萬個,采取跟車走、跟人走的戰略。在太原等城市的出租領域,星星充電有先入為主的布局。據星星充電負責人表示,星星充電的日充電量已經超過80萬度,但是前期投入的70%以上的慢充樁利用率在10%以下,因此星星充電未來的布局應該是大功率快充為主。
充電企業各有創新,側重不同,支撐起了新能源汽車初期發展的充電網絡。
充電技術布局
在技術層面,特來電有著先天的優勢。特來電母公司特銳德擁有十大研發中心,過千項專利技術,從前期的箱變式變配電世界領先,到現在的群管群控充電網,以及面向未來的無線充電、人工智能充電弓,都取得了技術的領先。特來電通過箱變式群管群控,實現汽車排隊充電、低谷充電和有序充電。特來電自動檢測、自動識別、自動充電、自動擦除異物的智能充電弓技術方案,獲得了中國最大的充電BOT成都項目(累計投資額7億元)。同時特來電的自建云平臺也形成與近百家產業鏈單位的互聯互通,其中不乏國家電網、支付寶、滴滴等行業領軍企業。
相比特來電在技術創新領域的優勢,國網由于充電樁基本采用外購方式,其中許繼電氣、奧特迅、特銳德等制造廠家均有供貨,雖然國網不自己生產設備,但是在充電標準的制定、充電產品的把控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同時國網立足于國家戰略高度,將運營重心放在加強配套電網建設方面,不但與南方電網、特來電等近20家運營商實現充電數據信息互通,業務融通,同時整合國內電動汽車廠商、電池廠等企業資源,推進產業快速發展。
星星充電的母公司是萬幫集團,集團還包含了傳統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銷售等業務,尤其在隨車戰略上,通過與汽車的結合,取得了一定的領先。另外在充電技術上,星星充電主要方向在大功率快充。360千伏的公交快充充電樁也已經在公交領域應用,星星充電在南京投放了大功率充電公交樣板站。然而在行業均已意識到快充重要性的時局下,各家也都推出了領先的快充產品,大功率快充已經不具備差異化的優勢。
用戶體驗布局
在充電運營方面,國家電網老的充電樁存在充電速度較慢、插槍過重,容易卡線、刷卡充電落后等不足,這是由于國網前期供應商太多,建設周期早,現在新的充電場站已經基本規避這些問題,同時開發了充電app、云平臺,并與特來電、星星充電實現了互聯互通,接入平臺充電樁17萬個,國家電網的網絡優勢,演變為在運維方面的優勢,運維人員也具備專業的電力、安全規范。國家電網董事長舒印彪表示,國家電網的平臺充電量達到3.9億度,其中低谷充電1億度,對電力的供需平衡做出了貢獻。
特來電因為充電樁數量夠多,充電量自然也大,目前平臺顯示充電量近7億度,幾乎是國家電網的兩倍。在充電體驗上,為了增加充電便利性,特來電研發了“搖一搖”找樁、導航到附近電站,“語音充電”、“評論評級”等功能,提升了用戶體驗。記者在特來電APP中還看到了預約充電、智能峰谷充電等功能。
星星充電的充電樁大部分集中在小區等區域內,利用APP找樁也較為方便,可以根據充電樁類型進行篩選,保證找樁更精準。同時充電兼容性很不錯。星星充電和特來電二者均能實現“遠程充電”,并提供私家樁共享服務,這讓用戶感到驚喜。三家運營商均接入了支付寶、微信、銀聯等支付方式,并且都有在線導航功能。
縱觀國內主流充電運營商的發展狀況,他們之間呈現出既競爭又合作的發展態勢,這對行業發展是巨大的利好。雖然充電產業還在摸索期,也存在充電樁利用率低、網絡布局不合理、建設進度相對滯后等問題,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國的公共充電樁總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在不斷地探索中,中國已經實現了第一步的領先。相信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在優秀企業的帶動下,不遠的將來,中國將在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浪潮中乘風破浪。
來源:新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8-1/20181261644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