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據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6月份介紹,正在編制中的新能源發展規劃,把新能源主要界定在兩個方面:一是關于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的能源,二是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對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車用新型燃料、智能電網等。
光熱產業面臨發展良機
作為新能源規劃中的一個產業,太陽能光熱產業無疑也受到了業內的關注。
中國能源研究會第五屆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鮑云樵日前對編輯介紹說,太陽能光熱利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太陽能熱水器,二是光熱發電。
“作為太陽能光熱利用代表之一的太陽能熱水器在我國已經形成了規模,并且規模很大,民間利用也比較普及,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和銷售的國家,有些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也已經上市。”鮑云樵告訴編輯,但太陽能光熱發電和太陽能熱水器相比利用還不夠普遍。光熱發電主要是指用設備將太陽光聚焦照射高塔鍋爐,利用產生的水蒸氣來發電,這和普通的發電廠的發電原理是一樣的。
鮑云樵介紹說,光熱發電技術目前還沒有真正突破,也尚未能普及推廣,技術層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但如果技術問題能夠解決好,那么光熱發電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例如可以在日照充足的沙漠地區進行發電,其發電成本要低于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
“光熱企業主要是靠市場,光熱產業也是可再生能源領域唯一一個靠市場運作壯大發展起來的產業。”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鄭瑞澄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認為,和太陽能光伏產業主要依靠國外市場不一樣,太陽能光熱產業主要是以國內市場為主,并且我國的光熱市場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大的市場。
鄭瑞澄認為,國家正在制定的新能源產業規劃對太陽能光熱產業無疑是利好消息,顯示了政府對太陽能產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同時也給太陽能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市場前景。
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江蘇太陽雨集團董事長徐新建告訴記者,以自己企業為例,按照企業的第三個五年計劃目標——用五年時間,將“太陽雨”打造成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里第一個產值過百億元的企業,5年后,自己的企業將累計推廣熱水器近1億平方米,可以累積替代常規能源標準煤2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也可以達到3000萬噸。2000萬噸標準煤,如果轉換成電是874億千瓦時,而三峽電站2008年完成發電量808.12億千瓦時,5年后“太陽雨”每年節省的能源消耗相當于1.08個三峽電站。
“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可以說是催化、加快了我們產業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民眾的消費習慣。”徐新建告訴本報記者,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弱化,以農村為核心的內需市場開始啟動。國家系列振興規劃和最近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內容都包括新能源問題,國家在經歷能源危機之后開始重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對產業和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機遇。
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難題制約產業進軍大城市
中國能源研究會鮑云樵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目前,城市建筑與太陽能一體化難題制約了光熱產業的發展。
“在6層以下的樓房頂層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是沒有問題的,不僅環保,效果也很好。太陽能熱水器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很普及,但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動輒幾十層的高樓來說,熱水器無處安裝,開發商設計房屋的時候就沒有預留安裝熱水器的位置。”鮑云樵說,有關建設部門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規范,至少在設計房屋的時候就應該預留太陽能熱水器的位置。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鄭瑞澄在談到光熱產業面臨的問題時也認為,光熱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北京等大城市應用并不普及。
鄭瑞澄在對編輯分析原因時認為,光熱市場之所以不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普及,主要是因為光熱產品涉及到與建筑物相結合的問題,需要開發商加大投入成本,開發商積極性并不高;另外,光熱產品的承壓能力、安全可靠性方面也還不是令人十分滿意,在大城市應用有障礙;再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常規能源供應比較充足,應用也很方便,其價格也不高。
“雖然太陽能熱水器等光熱產品的價格也很低廉,但大城市的居民收入普遍較高,不是很在乎這方面的因素,加上太陽能熱水器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并不受在大城市快節奏生活的居民的歡迎。而中小城市則不同,能源供應比較緊張,好多地方都沒有天然氣供應,人們收入相比大城市也低,因此,價格低廉的光熱產品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就很受歡迎。”鄭瑞澄對記者表示。
江蘇太陽雨集團董事長徐新建對本報記者表示,北京等大城市的太陽能產品未能普及的最大原因是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表現在應用過程中受到城市建筑因素的影響大。因為大城市大規模的中高層建筑,安裝條件受到限制,在住房設計中,根本沒有考慮太陽能熱利用,比如空調是建筑設計中考慮因素之一,有專門為空調安裝預留位置的設計,但是太陽能熱水器的應用卻受到很大的建筑結構問題的阻力。
光熱產業急需政策支持
“中國有著龐大的光熱市場,農村消費市場很大,城市市場的能源意識也在提高。另外全球市場也很龐大,尤其是國外很多發展中國家對太陽能熱利用是高度渴望的。我們這個產業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江蘇太陽雨集團董事長徐新建對本報記者表示,但除了建筑結構阻力外,目前光熱產業還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無序競爭。政府制定政策以及在產品標準的規范制定相對較少,部分企業生產不符合規范產品的現象比較嚴重,導致行業無序發展;二是國家對光熱產業的關注相對較少,關心不夠,從地方政策規劃的制定到媒體的導向,都表現為關注和關心不夠。
“中國擁有自主技術、領先世界的太陽能光熱產業,核心技術和核心裝備能力都掌握在中國人手上的這么一個產業,國家的政策支持與跟進是不到位的。”徐新建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鄭瑞澄在談到光熱產業問題時對記者介紹說,現在的太陽能光熱產品需要提高檔次,有些中小企業的產品檔次和質量還不行。另外,太陽能光熱產品受天氣因素影響比較大,但隨著技術進步,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而且熱利用率還可以提高。
“太陽能光熱產品的普及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產品跟建筑的結合、集中設計、集中使用、技術的進步、產品質量的提高,市場的推廣等工作都需要政策來支持。”鄭瑞澄告訴記者。
“在新能源領域,其實企業的積極性是很高的,但相關政府部門應該考慮給這些企業提供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太陽能產品和大城市中的高層建筑結合等問題就無法解決。”中國能源研究會鮑云樵認為,政府如果能夠引導這些企業發展新能源,在政策導向、稅收等方面給新能源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就能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
“新能源規劃不能成為‘規劃規劃,紙上畫畫’,而應該有配套的政策和具體的措施。”鮑云樵對記者表示,比如在災后重建的四川等地區,政府在規劃重建的時候就可以把太陽能熱利用考慮進去,不僅能解決煤炭等資源運輸困難的問題,還可以為節能減排做貢獻。■
來源:北極星電力新聞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8/200986159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