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應該下調太陽能補貼,并表示像希臘這樣陽光充沛的國家更適合在未來發展太陽能產業。
默克爾表示,在德國,風能產業的發展似乎已經步入正軌,并證明了其在商業上也是可行的,但太陽能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目前歐洲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市場,但由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仍然是傳統能源如煤炭及天然氣的八倍,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補貼。
鑒于市場疲軟導致了硅片和電池價格持續下跌,REC公司正在考慮挪威工廠永久停工的可能性。2011年5月REC公司宣布暫時關閉挪威的Herøya和Glomfjord的多晶硅片工廠以及在Narvik電池工廠。持續下跌的價格壓力意味著工廠開工并不劃算。永久關閉工廠的正式決定將在2011年10月26日公司第三季度報告公布時做出。大約700名員工將受到此次停產的影響。
光伏行業在過去幾年迅猛發展,各國爭先發展光伏技術,而企業更是一窩蜂的涌入光伏行業。這主要由于擔心氣候變化以及鼓勵各國限制碳排放等原因,投資者急于在這個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產業中分得一杯羹,使得太陽能行業自本世紀初開始蓬勃發展。
但光伏行業的發展過于迅猛,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在引進光伏技術的同時似乎忽略了自身情況是否適合光伏的發展,缺乏理性。隨著光伏行業的發展,行業弱點不斷的暴露出來。光伏補貼政策的下調,其實就是德國在不斷尋找適合的發展模式。
對于企業而言也是這樣,今年的歐債危機及光伏冷年,致使歐元區政府疲于應對債務危機和脆弱的經濟增長,紛紛減少了對太陽能產業的支持,以降低生產成本,使得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無形中加劇了行業整合的速度,規模、技術、資金不過硬的或是定位不合理的企業面臨著行業洗牌。
今年8月包括Solyndra、EvergreenSolar在內的多家光伏企業先后申請破產,我國國內也有50多家太陽能光伏企業倒下,挪威工廠的永久性停產意味著REC公司的硅片和電池生產基地將遠離歐洲。
本次德國總理表示光伏補貼或將下調,對剛剛恢復生機的光伏市場無疑是又一大打擊。多晶硅、單多晶硅硅片價格在持續走低,價格低點不斷更新,只怕光伏企業要度過寒冬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10/20111011104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