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產能過剩,令去年太陽能企業業績見紅,原材料多晶硅價格由2010年每公斤80美元跌至現時于每公斤30美元以下,對生產企業盈利打擊甚大?在行業景氣處于谷底的情況下,雖中央力推新能源政策,惟市場憂慮其發展前景?分析員均認為今年業界發展將不會太理想,但長遠來說,在各國政府對該行業的支持,及汰弱留強使需求逐漸回復平衡的前提下,太陽能業便能走出困境,令其自身擁有一定的潛力?
美國反傾銷稅若執行,或惹報復性調查
美國商務部發布針對中國生產的光伏產品反傾銷稅調查的初部裁判結果超出市場預期,國泰君安清潔能源分析師盛驊表示,此裁判結果不是最終裁定,在訂立稅項事宜上仍有轉機?最終結果將于10月9日由美國商務部裁定,才能正式執行懲罰性關稅?
但根據研究報告顯示,若美國確實執行高稅率,對美國本土電站安裝環節的太陽能企業,受累的數目將遠多于光伏制造業的受益者,因此在是否正式訂立稅項仍是未知之數?而且大量向中國出口原材料及設備的美國企業也將受到負面影響,有可能將在此數月內游說并影響美國商務部的最終裁決結果,盛驊表示若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稅正式執行,可能會引起中國企業聯合對美國多晶硅供應商作報復性反傾銷調查,影響行業未來發展?
降低成本技術發展成熟,方可走出困局
對于太陽能未來發展前景,盛驊認為,目前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仍然較高,現階段仍不具備自生能力,需要中央補貼及政策的扶持,而且多晶硅價格下跌比成本調整快速,以及供應過剩問題仍然存在,基本上行業今年走勢都不大理想?但監于各國對新能源的支持,而且有報告指今年內地新增裝機量可達5GW,預計今年的需求將按年增1﹒3%至28GW,顯示該行業長遠來看仍具有一定潛力,惟需時較長,要待降低成本的技術及設備有更多新發展,行業才能漸趨成熟及穩定?
盛驊:小型生產商行業寒冬下或被淘汰
過去國內太陽能企業過份依賴歐洲出口的銷售,現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使其對外銷售及毛利率有負面影響,德國及意大利已相繼削減太陽能補貼,中國上月底亦同樣減低補貼,行業正面對新一輪考驗?
盛驊表示,太陽能行業在經歷當前行業的寒冬后,預計內地一些規模小而盈利差的生產商可能會最終退出行業;而且預計多晶硅價格再下跌的機會不大,因為現在市場上多晶硅平均生產成本約為每公斤20至25美元,而平均銷售價則在貼近成本價的26至30美元徘徊,在汰弱留強的情況下,整體供應減少后,原材料價格便有上升的空間,企業盈利隨之而增加,所以仍需多等待一段時間,待市場上消化過多的產能而回復供求平衡下,該行業才能有良好平穩的發展?<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7530.htm

